• 跨省拿地5050畝 “川紅”打造中國新興紅茶品牌


    時間:2013-02-19





    1月6日,川紅集團與云南省鹽津縣人民政府正式簽訂《鹽津有機茶加工基地建設項目合作協議》,此舉意味著2014年12月前,川紅集團將在鹽津縣灘頭鄉生基村建設5050畝以上有機茶原料生產基地和初制茶葉加工廠,該項目竣工投產后年產值約為1億元,年納稅500萬元。

      數日后,在金沙江畔川紅集團總經理陳崗的辦公室,就著我們面前的透明玻璃杯里沏好的那杯紅茶,聽他娓娓道來川紅的前世今生……

      跨省拿地+林權流轉

      川紅今年擬擴建萬畝生態茶基地

      話題自然是從跨省拿地開始。陳崗謙遜地說,這其實是川紅集團近年來在食品安全上下功夫的又一舉措。

      “今年我們還將在高縣瀠溪鄉建設萬畝川紅生態觀光茶產業基地。這個基地由我們集團注資,將林地改為生態觀光茶園,然后再返給農戶,農戶按照集團的標準進行管理,采摘的茶葉我們負責收購……”陳崗笑著說,這對集團和農戶都是件雙贏的好事。通過集中管理和技術指導,集團可以從源頭上把關茶葉的質量;而農戶則可以不用擔心茶葉的銷路,收入也可以大幅增加,“一畝林地二三十元的收入可以變為兩三千元。”

      受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瀠溪鄉在高縣屬于較為落后的鄉鎮,至今沒有一家工廠。高縣瀠溪鄉萬畝川紅生態觀光茶產業基地旨在建設萬畝生態茶園,建設茶文化主題體驗園區,形成規模的生態觀光博覽園,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旅游、星級農家樂、觀光工廠等。該項目區總面積10406.60 畝,建設規模為5361.44 畝,投資數億元。

      與此同時,川紅集團還將于2014年12月前在云南鹽津縣灘頭鄉生基村建設起5050畝以上有機茶原料生產基地和初制茶葉加工廠,1000噸以上有機茶精制生產線。該項目竣工投產后年產值約為1億元,年納稅500萬元。

      “生態茶園一般三年就可以出規模,2015年春天,市民就可以到我們集團旗下的生態茶園參觀游玩了。”陳崗信心滿滿地說。

    地域優勢+傳承創新

      川紅集團造就四大系列精品茶

      “目前,川紅集團的主打產品主要有工夫紅茶(紅嬌子、紅貴人、臻貴、花樣年、紅福等)、時尚調飲紅茶(檸檬紅茶、草莓紅茶、玫瑰紅茶、荔枝紅茶等)、名優綠茶(國色清香、一品天霧、林湖翠等)和黑茶(藏茶、康磚茶、青磚茶、沱茶等)。”陳崗介紹。“川紅集團已經在上海、寧夏、內蒙古、重慶、成都等9個城市建立了銷售渠道,年銷售額已經突破億元大關。未來3年,川紅集團公司將紅茶種植基地擴大到2萬畝,將建立紅茶科技加工基地,在全國全面鋪開銷售網點,將‘川紅工夫’紅茶推向世界。”

      除了茶企本身的努力,好茶的秘密,還在于孕育它的土地。

      宜賓的茶葉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1022年,就有“園有芳茗”和“貢茶”的記載。三千年的歷史沉淀,讓宜賓茶葉名揚四海,其獨有的清爽醇美,令八方賓客如癡如醉。千年的宜賓茶文化,更打造出了宜賓上百個茶葉品牌。而川紅集團,無疑是這些茶企中的佼佼者——

      川紅集團主要有金葉茶廠(過去的宜賓茶廠)和林湖茶廠。前者主要制作邊銷茶,也就是黑茶。而后者則主要生產紅茶,綠茶則是近些年才開始生產。無論黑茶還是紅茶,曾經都是為邊銷和外銷而制,因此一度并不為產茶區所消費,內地居民也曾經對這兩種茶葉有些陌生。

      “川紅的前身為1952年成立的宜賓茶廠,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宜賓茶廠每年為宜賓市創匯500萬美元以上,是宜賓乃至四川茶葉的驕傲。”陳崗笑著說,“我們集團的基地多在川南的丘陵山谷中,這里幾乎沒有任何現代大工業的污染,只有山頭偶爾有高壓線塔越過。我們的茶葉制作,也大致還延續著幾個世紀古老工藝的傳承,把科技創新用在了對傳統產品的恢復和推廣上,比如與高校‘產學研’合作,成立了企業技術中心,建立營銷中心和電商部,邀請重量級明星來宜賓演出、加強品牌的宣傳力度和影響力……”

    復興川紅+抱團博金

      強強聯手助推宜賓茶產業發展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何抓住機遇,將宜賓茶這塊牌子叫響,在品牌經濟日益占據主導地位的今天,如何把久負盛名的宜賓茶打造成和宜賓酒一樣出名的宜賓名片?川紅集團的領頭人陳崗似乎比一般人看得更遠。

      “海南的早春茶,現在已經是茶業獨具魅力的公共品牌;福建安溪縣,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但現在卻依靠茶葉翻身,成為全國百強縣之一。宜賓地區有800多家茶企,一枝獨秀不是春,宜賓茶要名揚四海,僅靠我們一家茶企肯定不行,需要宜賓大大小小數百家茶企求同存異,狠抓質量,一起把宜賓茶的名頭打出去,才能抱團博金。”陳崗說。

      具有60年歷史的川紅工夫紅茶重現江湖,不過6年的時間。如果不是幾代茶人的川紅情結,也許今天的我們也很能品嘗到重生的川紅。

      2005年,陳崗在林湖茶葉公司開會,聽到廠里老一輩茶人一再提到川紅。“老茶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川紅在1985年贏得第24屆葡萄牙里斯本博覽會金獎和金牌。這時的國內外市場上,已經很難覓到紅茶的身影。20世紀90年底,由于前蘇聯和東歐國際市場的變化、國內外貿體制改革等原因,全國紅茶出口困難,這種情況下,四川省對宜賓茶葉試試‘紅改綠’。見證了川紅當年輝煌的那塊重達22克的純金金牌,最后也不知所終。”陳崗說,當時自己就在想能不能復興川紅,于是和四川農業大學的教授杜曉等人商量,開始從頭進行創新。“工藝是教科書上都有,關鍵是怎么掌握發酵,芽厚,葉子薄,發酵的程度,如何利用日光,都要慢慢摸索。”

      正是在這一年,川紅集團開始首次用獨芽試驗生產紅茶。上世紀90年代后期至2005年以前,在國內外市場上都幾乎很難覓到的“川紅”身影,又回到了人們的面前。

      2009年,川紅名優紅茶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項目立項,研究出開發六大系列,30多個產品。該項目的推廣,提高了紅茶的生產加工水平,推動了四川紅茶乃至全國紅茶產業的發展。

      同年4月,工夫紅茶早白尖榮獲第十六屆商行國際茶文化節“中國名茶”評選金獎。

      10月,川紅工夫榮獲第六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

      2012年,林湖茶業實施川紅名優紅茶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項目成果轉化,新增1000噸的名優紅茶的產量,需鮮葉4000余噸,項目區直接帶動農戶3500戶,10000余農民增收致富。

      “現在四川紅茶總產量大概有上百萬斤”,陳崗說,“僅2010年,福建從宜賓調走的紅茶芽就有20萬到30萬斤。川紅恢復后,宜賓周邊一些從來不做紅茶的小廠都開始做紅茶了。川紅集團也將繼續秉承‘誠信、團隊、專業、創新’的川紅精神,致力于恢復和提升川紅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的原有地位,把‘川紅工夫’打造成宜賓繼五糧液之后的又一張響亮名片!力爭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中國新興紅茶品牌。”陳崗如是說。

      相關鏈接:

      陳崗,國家高級經濟師、高級品茶員,現任宜賓建中興業工貿有限公司、四川林湖茶業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宜賓川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宜賓川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葉基地、生產加工、研發、銷售、出口為一體的產業化集團公司。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25日,由四川林湖茶業有限公司、宜賓市外貿金葉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和宜賓紅貴人茶葉銷售有限公司合并重組。川紅集團是四川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也是宜賓市唯一一家具有邊銷茶生產加工、出口許可證的茶業企業。

      公司主打產品工夫紅茶系列,是川紅的傳承和創新的代表茶品。川紅與祁紅、滇紅并稱為中國的三大工夫紅茶,享譽中外。早在上世紀50年代,俗稱四川紅茶的“川紅工夫”剛在國際市場上面市,便享有了“賽祁紅”的美譽,還屢次斬獲多項國際獎項,其品質也一直受到國際、國內的好評。

      川紅的原產地就是宜賓,當時省里搞川紅開發時曾在宜賓、峨眉、茅臺等地作種植試點,最后發現宜賓的高縣、筠連、珙縣這些地方出產的紅茶品質較優,最終確定宜賓為川紅的主產地。

    來源: 四川三農新聞網綜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