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建設、推動企業品牌化建設,但一直收效甚微,并形成了難以逾越的品牌困局,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國至今仍沒有專業的品牌管理人才,人才的匱乏可謂是制約我國企業品牌發展的根本原因。很顯然,發展品牌管理專業高等教育是解開中國品牌困局的關鍵環節。
形成當前人才匱乏的原因是多重的,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國內的高等教育中至今仍沒有品牌管理專業,這使得現在從事品牌管理的人員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品牌理論學習,甚至從事品牌管理課程教學與科研的高校教師也幾乎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品牌理論教育。雖然大家都認識到品牌管理非常重要,但卻無處進行系統學習和深造,以至于從事和承擔品牌管理工作的實踐者多通過參加一些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來彌補這方面的知識。
很多從業人員都熱衷于去海外深造,但即使國外有相對完整的品牌管理培養方案,但其理論框架基本上也都來自案例分析,結構松散。其教學框架設計大致可以歸納為:以熱點出現為研究起點,品牌認識的次序為研究邏輯,品牌現象為研究對象,用創新概念這樣的方法和途徑解釋現實品牌現象發生發展的規律,其基本研究框架就是從不同角度對品牌的各種不完整的認識。
當然也有少量的文章對品牌學的基本結構做過簡述,但都是按照現象發展層次進行逐層剖析,所得結論大多無從證明或證明不嚴謹,其過程也缺乏科學的分析。而品牌管理在它出現后的60年里一直作為一門營銷專業的課程或是研究方向存在于管理學門類工商管理學科當中,很少有研究會提及它的學科系統與依據,至今還沒有對品牌管理是否能夠作為專業進行過論證的研究。
長期以來,品牌一直被視為組織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工具而備受工商企業界的青睞,品牌管理也因此成為一門新興的科學而廣泛地受到經管學術界的關注。國外已有65所高校開設了品牌管理專業,關于品牌管理的課程培訓更是方興未艾。正是基于這樣的需要,品牌管理應該作為一個專業設置在工商管理學科內,它應該是一個有獨立理論體系、完整教學框架以及系統研究思路的二級學科。它同時是研究品牌運動基本規律的一門科學,著重研究品牌的內在機理及管理實務,為品牌實踐提供指導依據和研究工具,它來源于品牌管理的實踐,是一門綜合的應用科學。能否盡快完成適合我國國情的品牌管理專業建設,并培養出一大批專業優秀的品牌管理人才,無論對于我國發展自主品牌、解開當前的品牌危局,還是完善高校教育的學科布置,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和前瞻的理論意義。(作者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科研處處長、中國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