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通遼牛肉干率先在同行業中闖出新路,廣發草原、罕山、草原旭日等部分牛肉干生產企業開始推出真空包裝,形成特色品牌。
歷經十年發展,通遼牛肉干早已走出本市,在區內外各地搶占市場,影響力不斷加大,與此同時,牛肉干產業從業人員相應擴大、產銷業績持續提升,具有地產特色的口碑品牌得以形成。2011年,全市牛肉干生產銷售總量達2000噸,總產值超過3億元。2012年,網絡銷售形成規模,據業內人士分析,僅網絡銷售總額就接近億元大關。
網絡銷售的背后隱露傳統市場危機
電子商務發展一路高歌,通遼牛肉干生產與銷售經營企業抓住了這一難得商機,僅草原旭日旗下電子商務公司,年銷售業績就已突破2000萬元。草原旭日食品公司總經理孫憲文在產品網絡熱賣的同時,感覺到另一種危機的迫近。這一年,他失去了數千萬元的傳統市場銷售份額,甚至一部分已經占領的外地市場再度流失。
通過地區代理做市場銷售,這是通遼牛肉干的傳統銷售模式。多年以來,這種銷售模式基于通遼牛肉干的優秀品質,在區內外市場均占據一定份額。一些企業還專門針對異地市場,研發出新的產品,使傳統市場的占領份額不斷加大。區內外一些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看好牛肉干市場,開始向這一行業轉型。今年以來,足量的積累更使其異軍突起,各地牛肉干企業形成的“逼宮”局面,已讓通遼大部分業內人士感同身受。相對通遼牛肉干來說,在前所未有的競爭面前,傳統銷售模式日漸式微,銷售量呈明顯下滑趨勢。
從內蒙古民族大學畢業的張國立和兩個同學,坊間傳稱“草原三兄弟”。2009年,他們介入牛肉干生產銷售領域,注冊“蒙元素”商標,并且很快積累了第一桶金。面對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三兄弟決定分頭行動。一個輾轉錫林浩特另辟市場,一個回到赤峰做業內市場培訓。張國立今年的市場零售額從去年的90萬滑落到60萬,在吉林省原有的三個銷售代理,僅剩一個。
笨牛公司銷售顧問劉曉玉更是對傳統市場透露出明確的擔憂,在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都看好牛肉干產業,都想在這個大市場中分一杯羹,在制作工藝已經沒有秘籍而言的當下,各地企業蜂擁、良莠不齊,其間也不乏一些大品牌投入巨資,高投入、大手筆策劃經營。恰逢今年原材料急劇上漲,又導致市場終端價格居高不下,通遼牛肉干企業面臨異地合圍,品牌發展似成焦灼之態。
抱團取暖成為品牌突圍的當務之急
嚴峻的市場形勢,使通遼牛肉干企業抱團發展的信心更加堅決,這段時間,身兼通遼牛肉干企業商會會長的孫憲文正在搜集和整理相關材料,商會內各會員企業已經達成共識,必須搶抓時間注冊一個“通遼牛肉干”的地域商標品牌,作為集體商標提供給會員企業,制定地域品牌的業內標準,通過集體的力量,把通遼牛肉干做成真正的名品牌。
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市連續舉辦了三屆美食節推廣“通遼牛肉干”,這一地域特色食品于2011年被國家商務評為“中華名小吃”。相對于全國牛肉干行業來說,沒有一個地區能夠與通遼相媲美。就在從業者為此慶幸之時,包括江浙一帶的區內外肉干企業也看到了發展機遇,通遼牛肉干還沒有做大做強,群雄逐鹿就開始了。甚至有外地企業為反打通遼市場,采取于當地注冊公司的方式,分享通遼地域商機,以期在業內做大做強。
市經濟信委中小企業局發展規劃科科長王加力根一直關注牛肉干生產經營企業,經過大量調研后,他坦言,牛肉干產業作為通遼市的一張名片,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張名片現在面臨的境況是:“不著色,就褪色。”在企業商會內部剛剛結束的產業發展座談會上,企業家們已經達成一個共識:爭取各方力量支持,堅決保住通遼牛肉干的品質,夯實內功,積蓄力量,蓄勢突圍。作為市政協委員,孫憲文在聽取同行們意見之后,形成了一份關于建設牛肉干食品園區的提案,他認為有效解決外圍環境逼迫的一個渠道是形成真正的產業化園區,將屠宰、冷鏈、運輸和檢測等程序進行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避免生產企業的附屬投資重復建設,以此形成完備的產業鏈條體系,降低生產經營成本,以抗擊市場風險。
依托地產資源優勢做強品牌來路方長
李麗敏是通遼蒙香牛肉干專營店經理,從事牛肉干烤制經營已有6年時間,她于三年前注冊“蒙香”商標,本想在累積過程中把品牌做大。沒想到今年與其他商戶一樣,遭遇了牛肉干歷史上的第一個寒冬。李麗敏說:“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牛肉干賣得不是一般的不好!”以往年份,旅游客商離開通遼,必然帶幾件通遼牛肉干回家送禮,今年這種情況十分罕見,隨著原材料的上漲,連本地居民也連呼牛肉干吃不起。
2011年,散裝牛肉干每市斤在60-70元間浮動,牛肉價格在20元左右;2012年散裝牛肉干賣價均在80-90元區間,精裝品牌牛肉干每500克高達140元左右,牛肉更是上漲到30元每市斤,自4月份開始,牛肉價格高漲,成為牛肉干價格走高的第一推手。
我市是牛產業大市,牛存欄量超過200萬頭,通遼黃牛肉質純正恰是通遼牛肉干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通遼地產牛肉品質純正,是全國供港活牛五大基地當中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業內人士開始反思:通遼這個牛產業大市,牛肉怎么了?
牛肉價格一路猛漲,這給牛肉干生產經營企業增加了巨大負擔,不得不通過提高價格來應對變化,而居高的價位,恰恰對消費群體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王加力根認為,黃牛“生在通遼,長在外地”的現象,也是牛肉價格猛漲的主要原因其一,牛產業的完整鏈條體系,需要從良好的現有能繁母牛養殖體系的基礎上,狠抓當地育肥建設,從而解決牛產業大市中牛肉干生產加工企業外地買肉、買高價肉的現實境況,完成產業鏈條的真正連動,才能使通遼牛肉干產業完成品牌目標的終極突圍。記者王世甫
來源:通遼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