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梁楓李芫梁詠那佳)11月22日,2012中國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建設成果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服裝家紡自主品牌發展報告(2012年)》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重點跟蹤培育的服裝家紡自主品牌企業名單,并舉行了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網啟動儀式。
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顧秀蓮、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到會祝賀。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中紡聯會長王天凱,中紡聯名譽會長杜鈺洲、許坤元出席會議。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王黎明、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司長高陽、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副局長呂志華、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王耀、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江輝先后發言。中紡聯副會長高勇、孫瑞哲、陳樹津、徐文英、張莉、楊紀朝、夏令敏等也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工信部、中紡聯主辦,中國紡織服裝品牌戰略推進委員會、中紡聯新聞中心承辦,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中國服裝協會、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中國絲綢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北京服裝學院協辦。
顧秀蓮在致辭中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自主品牌建設,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要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這要求我們首先要擁有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著名品牌和品牌企業。紡織行業品牌建設需要全社會參與,需要政府、協會、企業的共同努力。此次由七個部委和三個協會組成的推進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建設部門,使政府和協會形成合力,工業與商業有效對接。她希望有關部門充分利用好這個平臺,發揮協調作用,從組織生產、商品銷售、品牌宣傳等關鍵環節開展工作;希望這次被認定為重點跟蹤的品牌企業繼續發揮行業領軍作用,進一步提高品牌的創新能力,為建設品牌強國作出貢獻。
朱宏任強調,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是促進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是提升紡織服裝企業實力的有效途徑,是擴大國內消費的重要保障。在推進品牌建設中,政府部門需要加強指導、營造環境、搭建平臺、培育推進,規范市場競爭,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環境。
王天凱指出,自主品牌建設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我們要以此次發布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服裝家紡自主品牌跟蹤培育工作,深化對行業優秀自主品牌建設案例的經驗宣傳與推廣,加強對自主品牌企業的行業性服務工作。他希望全行業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導下,緊緊圍繞紡織服裝自主品牌建設工作,不斷完善品牌企業培育和試點工作,開展紡織行業品牌價值評估體系研究,深化區域品牌試點工作,建立品牌信息庫,努力搭建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網,定期發布品牌發展報告。中紡聯將繼續努力促進各方資源整合,引導企業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全力推進服務行業品牌建設的各項工作。
王黎明介紹說,《中國服裝家紡自主品牌發展報告(2012年)》是我國第一個全面反映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全貌的專題性報告。該報告圍繞服裝家紡自主品牌的發展歷程與發展現狀,自主品牌面臨的形勢,以及下一步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深入、全面的研究。其綜述部分包括服裝家紡產業基本情況、自主品牌發展歷程和類型;發展現狀部分總結了服裝家紡自主品牌的概貌,并從質量、創新、快速反應、文化、渠道、服務平臺等品牌要素分別進行剖析;市場態勢部分分析了服裝家紡自主品牌面臨的國內外市場空間;社會環境部分從輿論導向、市場秩序、政策措施等方面分析了服裝家紡自主品牌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發展展望部分意在分析形勢、展望趨勢,指出了服裝家紡自主品牌的發展方向。
發布會上,張莉宣讀了工信部、中紡聯重點跟蹤培育的111家服裝家紡自主品牌企業名單。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服裝家紡產業從產品時代、品質時代發展到品牌時代。中國服裝家紡自主品牌進入全面建設、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品牌數量與規模雙增長,成為中國服裝家紡消費市場的主體,品牌國際化業已起步。自主品牌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品牌貢獻率、品牌影響力逐年提高。目前,服裝行業擁有大批自主品牌,包括2000多個活躍品牌、87個“中國名牌”和262個“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家紡行業經歷了從規模很小到門類齊全、品種豐富的快速發展時期,產生了一大批自主品牌,其中“中國馳名商標”38個,“中國名牌”75個。
來源:中國紡織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