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具有文化與物質屬性的產品,文化本身沒有實際價值,只有將其轉為具體的品牌和產品,才能在市場中獲得實際效益。無論哪一種品牌,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能貼近市場,與時俱進,從而贏得文化和市場的雙重認可。因此,在白酒品牌建設中,必須高屋建瓴,與時俱進,用歷史的內涵、文化的基因,不斷地塑造品牌形象,使之在歷史價值、人文特征、品質特征和消費者的品質方面,具有強大的溝通力量。只有這樣,白酒企業及品牌才會越來越有價值。
自白酒誕生以來,各種雅致的酒名也隨之不斷出現。無論是“古辣泉”、“昆侖觴”、“竹葉青”,還是“村旗夸酒蓮花白,津鼓開帆楊柳青”詩中的蓮花白,都是能引人浮想聯翩的美酒雅名。一直以來,雖然他們并沒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品牌效應,但這些口口相傳的美酒名稱,卻蘊含著自身優秀的品質、釀造者高超的技藝、經營者可靠的信譽,以及由它們綜合而成的“品牌文化”。在歷史的曲折發展中,有些名酒已被淹沒,再也難尋蹤跡;有些仍歷經滄桑傳承下來,成為彌足珍貴的物質與文化遺產,并被后人發揚光大。
新中國成立后,人們開始發掘、繼承傳統白酒技藝,發展弘揚白酒品牌文化,使古老的白酒散發出歷久彌新的獨特魅力,一大批有著豐富文化內涵和優良品質的白酒品牌,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自1952年以來,我國先后進行了5次全國酒類評選,共有17種白酒獲得金質獎章,它們是:茅臺酒、五糧液、汾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古井貢酒、劍南春、全興大曲、董酒、洋河大曲、雙溝大曲、郎酒、黃鶴酒樓、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它們一起構成了中國白酒國家名酒品牌群,經過市場的洗禮,部分名優白酒的金字招牌已經暗淡,而煥發著現代光彩的水井坊、酒鬼酒、國窖1573等脫穎而出,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
白酒的品牌,說到底是酒的品質、口碑、文化內涵等所有內容和外延的總和,其核心是酒的品質。一個品牌的形成,必須建立在注重產品品質、加強市場調研,充分研究消費者心理和消費習慣、準確細分市場的基礎上。否則,品牌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當前,隨著國家對白酒市場的整頓和宏觀經濟環境的治理,未來白酒企業的分化將更加明顯,眾多微利和虧損企業將被淘汰出局,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只有提升了品牌形象,才能夠提高產品的溢價能力,與競爭對手形成鮮明對比,使核心競爭力更為明顯。
面對當前宏觀政策、社會輿論的不利影響,僅僅靠悠久的歷史、復雜的工藝來宣傳白酒文化,已經遠遠不夠。人們消費觀點的更新、價值取向的日趨多樣化、國外酒種的沖擊,都要求白酒行業必須與時俱進,在傳統的酒文化中融入時代氣息,注入新的內涵,煥發新的朝氣,贏得新生代消費群體的認可和喜愛。(逸軒)
來源: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