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業”近來連續不斷地成為新聞報道的主角,但都不是“光明”的角色,而是屢遭詬病的對象。這回是光明牌“小小光明寶寶奶酪(寶寶杯)”配料中被發現含有衛生部規定禁放的乳礦物鹽,而就在前幾天,光明牛奶發生酸敗變質,遭近千人投訴。這兩起事件,都由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楊俊出面表態,要求整改,可見官方對此之重視。而據有心人統計,僅從6月15日到9月8日,在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光明乳業先后五次出現了產品質量問題。雖每次都聲稱整改,實際表現卻讓人感覺是我行我素屢教不改。
“光明”是上海的老品牌,長期來可謂上海人心目中高質量的標志,甚至在全國奶制品遭遇滑鐵盧的時候,人們也沒有動搖過對“光明”的信心。而現在,卻那么令人寒心。
須知,打造一個經久不衰的品牌,樹起消費者信得過的口碑,是需花費多少艱辛努力,由市場的認可、信譽的積淀,一刻也不可馬虎、松懈。而要毀了品牌,除了企業自身的原因,自作自受之外,恐怕沒有外力可以得逞。“光明”陷入“質量門”難以自拔,無論什么解釋,都不能掩飾其在管理上的塞責、失位和缺陷。
而眼下,有著自砸品牌之虞的品牌豈止“光明”一家。比如,各大品牌響當當的銀行,為貪得無厭地追逐高額利潤,不惜冒著壞賬的風險,濫發信用卡,致使缺乏自控力的青年人消費無度,嚴重透支,讓家長被迫替子女填補窟窿,甚至為此賣房還債。銀行的審核把關形同虛設,令信用卡喪失信用,這不是自砸品牌的行為嗎?
又比如,陽澄湖大閘蟹如今亂象叢生,品牌危機已是不爭的事實。特別定制的防偽標牌可以隨意買賣,默許來歷不明的螃蟹到湖里“唰唰水”便儼然帶上“陽澄湖”的光環,一味地提價致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等等,都讓消費者對原先心目中、舌尖上的“陽澄湖”品牌的感覺和信心衰減、式微。長此以往,這得之不易的名牌不就被自己毀了嗎?
最近,許多網友不由自主地懷念起“當年我們共同用過的國民床單”,事實上并非簡單的懷舊戀物,而是對諸如民光、鳳凰、鐘牌414、皇后等床單、毛巾、枕巾、毛毯之類民用紡織品以及其他老產品的追憶,對各種日常商品質量的集體呼喚。當年我們的多少“老字號”品牌,被傳遞、傳誦了一代又一代,在信息傳播十分有限,鮮有品牌廣告的計劃經濟年代,依仗的完全就是商品自身的質量、口口相傳的信譽。如今,當物質極大豐富,信息極度發達,廣告空前活躍的年代,光靠“吹”是“吹”不出品牌,“吹”不成美譽的,質量始終是產品的生命。要是現在的品牌還沒有“老”就夭折了,將來還會有新生代的“中華老字號”嗎?
自尊自重自愛吧,“光明乳業”,以及每一家立志成為“中華老字號”的企業!
來源: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