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缺席“歐洲杯”看中國企業品牌戰略的轉變


    作者:司麗    時間:2012-07-25





    “歐洲杯”賽結束了,期間,全球視野聚焦波蘭、烏克蘭,“世界第一運動”足球的一大盛會——歐錦賽。從電視收視率而言,歐洲足球錦標賽(以下簡稱歐洲杯)與世界杯足球賽、奧運會同為世界三大體育盛會。

    據歐洲足球協會聯盟估算,本屆歐洲杯,每場比賽吸引全球1.5億名電視觀眾,決賽時有超過2.5億名觀眾“駐守”觀賽。但遺憾的是,在這場被稱為“比賽水平最高、觀賞性最強”的豪門盛宴上,卻沒有中國贊助企業的身影。

    企業“冷對”賽事贊助

    與奧運會、世界杯相比,歐洲杯被外界打上了“區域游戲”的標簽,許多中國企業都放棄了借其推銷自我的機會。

    據了解,本屆歐洲杯有9個全球贊助商,分別是可口可樂、麥當勞、阿迪達斯、嘉士伯啤酒、現代起亞汽車、嘉實多潤滑油、ORANGE(橙)電信、夏普、佳能。其中,歐洲本土品牌4個,美國品牌2個,亞洲品牌3個,卻沒有中國品牌的身影。

    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公關部副總監劉翔表示:“不可否認,就影響力而言,歐洲杯畢竟還是一項區域性的賽事,與中國的關系并不大,更何況還有(觀賽)時差的因素,這可能是不能吸引我們投放賽場廣告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即便企業想走進歐洲,歐洲市場好做嗎?”

    不僅僅是歐洲杯,面對倫敦奧運會這樣的全球體育盛會,中國企業也表現得異常冷靜。

    “奧康可能會暫時擱置倫敦奧運會計劃。”奧康集團宣傳部王海龍表示,奧康曾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皮具產品的供應商,但受到金融危機和反傾銷的影響,其海外訂單出現了下滑。“下一階段,我們會重點開拓國內市場。”

    據了解,曾經出現在北京奧運會上的貝發集團、均瑤集團、金牛工貿、曙光印業等企業,也都表示“倫敦奧運會暫時還沒有提上我們的議程”。

    小產品撬開大市場

    盡管中國企業在贊助歐洲杯方面興趣寡淡,但國內一些企業卻仍然敏銳地抓住了這一商機。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間,寧波產的“嗚嗚祖拉”一鳴驚人,從此也讓“嗚嗚祖拉”成為體育賽場上加油助威的必備之物。在歐洲杯和奧運會來臨之際,寧海的“嗚嗚祖拉”生產廠家也受到歐洲客商的青睞。

    作為歐洲杯的主贊助商,在去年底,可口可樂公司工作人員輾轉找到寧波“嗚嗚祖拉”塑膠有限公司,希望該公司為其提供10萬個“嗚嗚祖拉”,并打上可口可樂的商標,能和可口可樂這樣的全球知名企業合作,讓寧波嗚嗚祖啦塑膠有限公司總經理鄔奕君甚感欣喜:“我們現在的訂單總量已經超過100萬個,客戶包括烏克蘭、俄羅斯、波蘭、德國等國家。產品將全部提供給歐洲杯球迷使用。”

    同樣“以小博大”的企業還有杭州陌上花電腦針織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緊跟每屆世界杯、歐洲杯,已經承接了十余年的歐洲訂單。據了解,2010年世界杯期間,這家生產企業占據了世界杯球迷圍巾兩成份額。總經理應筱雯稱,三、四月份已經向歐洲買家交付了50-60萬條球迷圍巾,如今這批球迷圍巾估計早已擺放于各大賽場的球迷紀念品商店。“近60萬條球迷圍巾基本上涉及了所有的歐洲球隊。”應女士透露,一般說來,如果每條圍巾出廠價格約為10余元人民幣,遠赴重洋之后,每條球迷圍巾將上漲至約10歐元。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的生產訂單隨時受零售商的需求影響,加上出口貿易中介等環節,使得生產企業所獲得的利潤總是處于價值鏈的最末端。應當說,這是加工制造型企業所面臨的經濟模式。與歐洲杯效應帶來的商機相比,歐洲杯模式似乎更值得中國企業重視。

    歐洲杯模式已經成為營銷界的一個術語。歐洲杯的成功,根本原因得益于全球深厚的足球文化土壤,加上歐洲杯已被主辦方的經驗主義者們運作了上百年,它們有成熟的市場和賽事營銷模式,因此奧運會與此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

    傳播意識亟待提升

    “中國企業贊助體育賽事有兩方面的目的:一是擴大品牌的海外認知度,另一方面是在中國觀眾面前展示自己。”八方環球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邵睿安分析道。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0年世界杯,中國企業的身影屢現國際賽場,贊助體育賽事到達頂峰。以英利綠色能源為例,它贊助2010年南非世界杯,成為國際足聯世界杯歷史上第一家中國贊助商,令其在公眾眼里一夜成名。2010年開始,英利與德甲的拜仁隊合作,是德甲賽場上第一家中國贊助商。此外,2011年,英利成為美國男子、女子和青少年足球隊的可再生能源伙伴。此外,人人網、新浪微博等多家企業都投身到體育贊助大軍中。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沒有中國企業贊助,從側面說明,“中國企業對體育賽事投資有了理性的一面。”分析人士表示,不過,中國公司應該靈活掌握投資尺度,像歐洲杯、奧運會這樣的體育賽事,還是值得中國公司去挖掘商機的。

    一般而言,國際頂級賽事的重要影響力不僅在于能吸引體育迷的參與、豐富和傳播舉辦地的文化生活,而且也能作為一項重要的市場資源,為各類品牌和企業創造難得的傳播和營銷機會。歐洲杯這樣的賽事屬性和收視人群有一個鮮明的優勢,即青年、中年男性觀眾居多,這正是全球社會的消費主力。因此,在歐洲杯賽場上進行營銷,不但可使企業形象享譽全球,也有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

    如今,要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不是中國企業不具備成為世界品牌的實力,而是輸在營銷環節,真正進行全球營銷、打造世界品牌的中國企業似乎還是很少。

    我國企業在這方面的嗅覺還不夠靈敏,錯失了品牌傳播的大好良機,或許未來企業需要加強品牌意識的培養。

    來源: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