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客戶共鳴 天翼架構確立 中電信新品牌戰略漸入佳境


    作者:肖卓    時間:2012-07-10





    “以后,中國電信就等于天翼,天翼就等于中國電信。對于客戶而言,不管他們使用電信的什么業務,我們希望他們記住天翼就可以了。”這是中電信某次品牌活動發布時公司高管說過的一句話。隨著上周天翼領航品牌的發布,這句話逐步成為現實。中國電信的商業品牌“天翼”戰略正入佳境,基本架構成形,在通信消費市場上,天翼漸與客戶共鳴。


    品牌雜亂曾困擾電信

    客戶品牌與業務品牌重疊、品牌內涵不明晰、各地公司業務叫法不統一、產品與品牌混淆……這一系列品牌問題曾長期困擾中國電信。

    在2005年至2008年的公司工作會議上,中國電信掌門人王曉初多次提到品牌統一問題:各地不要針對某項業務,自己搞一套品牌體系,這與集團整體品牌戰略是相沖突的。除了品牌統一問題外,品牌內涵不充實,與產品聯系不緊密,無法有力支撐公司整體拓展等問題也存在。品牌不僅僅是個名稱,她有靈性,應與企業發展水乳交融。


    3G時代的到來成為中國電信重鑄品牌體系的極好契機。因為諸多業務、終端、產品,包括服務都將進行更新,中國電信也需要迅速地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包括移動、固網、寬帶等在內的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形象。2008年12月22日,中國電信在拿到移動牌照后正式發布天翼品牌,與“添翼”諧音,意味深長。


    “我的新號碼,它不只是手機號,還是上網賬號……這就是天翼。”中國電信在其品牌傳播廣告中強調了“天翼”的全業務性和統一性,如同跟消費者明示:不管你用的是電信的什么業務,認定天翼就好。

    主品牌戰略軌跡清晰


    聚焦、放棄、延伸、提升、重塑——從2008年至今,天翼商業主品牌的戰略演進經歷了如此軌跡。


    轉型并拿到移動牌照后的中國電信業務線更為紛繁復雜,3G時代的用戶需求也呈個性化、差異化和人性化特征,如果品牌不聚焦,則無法向消費者清晰而成功地傳達品牌信息。“試想,幾十種業務,名稱各異,即使你再怎么強調這是中國電信提供的服務,消費者仍然容易與競爭者業務相混淆,服務者總不能要求客戶花時間去區分業務種類和運營者。”中國電信市場部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因此,中國電信將“天翼”作為商業活動的主品牌,通俗地說,就是用天翼來和客戶打交道。

    事實證明,聚焦的單一商業主品牌戰略在世界電信運營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法國電信的Orange最為典型,一個Orange把法國電信推向了世界。但Orange的成功并不止于其品牌聚焦和命名,更多的是在品牌建設、資源整合及發展策略上的一系列演進過程。


    在立體造勢以及聯動推廣確立天翼商業主品牌定位后,中國電信開始對業務子品牌進行整合,放棄一些,延伸并提升一些,企業資源聚焦主品牌。業內人士注意到,中國電信大量的業務進行了整合或更名,而更新后的業務品牌都能明顯地找到“天翼”印記:天翼視訊、翼支付、天翼空間、天翼寬帶、翼游……


    今年,天翼品牌整合出現系列大動作:

    3月1日,中國電信面向年輕群體推出專屬品牌“天翼飛Young”;


    5月21日,面向家庭用戶發布“天翼e家”,由“我的e家”演變而來;

    上周,對“商務領航”品牌進行延續和提升后,發布面向中小企業客戶的“天翼領航”。


    這三大品牌,加上之前面向個人客戶的天翼3G互聯網手機,中國電信正式確立四大客戶品牌。至此,天翼品牌基本架構成形。

    對于一個需要在3G市場立足并長期保持生命力的品牌來說,天翼要做的還不僅于此。業內專家認為,在消費者層面,她包含了價值主張、產品利益,甚至企業的社會責任。除了品牌內涵的不斷豐富,品牌經營過程也十分重要。有業內人士還提出疑問,在天翼體系下,企業品牌、客戶品牌、業務品牌、業務子品牌又該如何區分,這些品牌能否協同,發揮品牌的整體效果?


    品牌之爭將成為未來三大運營商的主要戰場之一,在移動業務運營經驗上較之另外兩家還有所欠缺的情況下,天翼必須學會利用綜合信息服務的優勢,通過產品、價格、渠道、服務等關鍵要素驅動品牌的成長與創新。(記者 肖卓)

    來源: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