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并沒有把產品分為‘淘品牌’或者‘非淘品牌’,我當時就認為,淘寶占有網購80%的份額,不能失去這個機會。如果放棄了淘寶,那么等于你80%的份額也就流失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
說到“麥包包”,網購一族都很熟悉,可實際上,“麥包包”并不是只有這樣一個品牌,打開“麥包包”網站的首頁,再下拉菜單,令人驚訝的是,這家以網購聞名的公司,竟然擁有代理了18個品牌。“這只是一部分,現有品牌及已儲備的品牌也有上百種。”麥包包CEO葉海峰說道。
從原先為海外代工,再到打造多個品牌,并推出自有設計師品牌,麥包包用了4年多的時間。在短時間內駕馭多個品牌并且能夠把握消費者的口味,而且減少訂單庫存,麥包包也在摸索中。
不單純叫“淘品牌”
葉海峰是在2007年開始網上創業的。“在此之前的十年,我主要是為國外公司做箱包代工,和很多傳統的箱包公司差不多。當時規模不算特別大,一年銷售額約幾千萬元,而且給外國人加工的附加值也很低。”
葉海峰承認,雖每年也有不少資金進賬,但3%到5%的毛利也讓其糾結不已,“還有其他可以提高利潤的方法么?”他的腦子里時常會蹦出這樣的想法。
于是,憑借著對互聯網本身的興趣,他決定投身網絡銷售。
剛起步的2007、2008年,也是葉海峰最痛苦的2年,“不是所有人都認為你能做成這件事的,外界與客戶的信任都不是很強,還有一批共同創業的朋友離開了我。但我仍覺得這個行業是有希望的,決意繼續做。”
從實體轉向網絡銷售后,葉海峰覺得,中國數千億的箱包銷售額中,有自己品牌且被市場所熟知的企業實際上并不多,“就好像是一個賣鞋的地方,好多人還沒有穿鞋一樣,總是有機會的。”
相比其他網絡銷售者來說,葉海峰算是很幸運的。由于以往的海外銷售經驗和人脈資源積累,他很快引入了金利來及米奇這樣的國際品牌,拿下大牌銷售權不僅成本低廉,而且也容易造勢。
而根據不同的需求,又籌建其他品牌。公司按照辦公族、小女孩、熟女及中性風、白領男性等打造了一系列品牌,如DUDU、卡唐、飛揚空間、阿爾法等等。
但有了這些牌子,該如何讓別人知道呢?盡管葉海峰一開始也建立了幾十家的網下銷售點,同時自己也有官方網站“麥包包”,但推廣了一段時間后發現,成果并不明顯。而公司通過淘寶的渠道來做麥包包的產品生意,則很快打開了局面。
“我自己并沒有把產品分為‘淘品牌’或者‘非淘品牌’,我當時就認為,淘寶占有網購80%的份額,不能失去這個機會。如果放棄了淘寶,那么等于你80%的份額也就流失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
品牌背后的“千只手”
自有品牌和國際大牌的這兩個品牌定位,使得麥包包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鶴立雞群。但這期間公司是如何經營這么多品牌的呢?
葉海峰說,公司為每一個重要品牌安排了相應的管理團隊,目前已有的團隊為12個,這些團隊都管理自己的設計、訂單、出貨、銷售等。
不過雖然品牌和種類都相對很多品種多達6000多個,但有些品種是可以合并的。
“箱包生產有很多標準化的地方,有很多共性。這樣能使得生產流程和工藝得到很好的保證與控制。但你要對產品有一些小變化,消費者的感受也會不一樣。”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