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一些老字號的商標商號被濫用、盜用的情況時有發生,而近期老字號的商標爭奪戰愈演愈烈。先有“敬義泰”、“信遠齋”、“世盛泰”等商標官司,后有近日剛剛落下帷幕的“王老吉”商標歸屬之爭。
日前,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與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王老吉”商標許可補充協議》和《關于“王老吉”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補充協議》無效,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王老吉”商標的紅綠之爭落下帷幕,但是老字號“王老吉”的命運卻前途未卜。
“王老吉”的現狀可以作為國內老字號狀況的縮影,一般老字號企業有著少則幾十年、多則數百年的歷史,享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它們本身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相當數量的企業在面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機遇時卻表現得有點難以適應“氣候”,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等糾紛不斷,目前因為各種商標問題而頭疼的老字號企業不在少數,并且制約了老字號企業的壯大和發展,許多老字號企業面臨市場喪失、品牌流失的困境。
歷史遺留問題
由于老字號一般都有較長的發展歷史,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對老字號的商標保護產生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老字號不同于一般企業的字號,它深深地滲透在企業的產品、服務和消費者的心中,起到了標識產品、服務來源與品質的功能,實際上就是未注冊的商標。但令人遺憾的是,有些老字號的商標早已被別的企業注冊,采芝齋至今無法使用“采芝齋”商標,只能另行注冊“采芝圖”商標;陸稿薦只在鹵菜上將字號注冊為商標,但在餐飲等項目上未進行保護性注冊,被成都一家企業搶注。商標被搶注導致老字號只能在店牌上、產品包裝上使用字號,影響了企業和產品的宣傳力度。
幾年前的“冠生園”事件讓人記憶猶新,這個老字號由冼冠生于1918年在上海創立,1949年以前冼冠生在全國各地開設了南京冠生園、重慶冠生園和武漢冠生園等。新中國成立后,各地的冠生園收歸國有,昔日的冠生園集團有限公司被拆成了許多家沒有任何資產關系的獨立的企業,因此對如何保護老字號“冠生園”的商號權與商標權產生了相當大的困難,為“南京冠生園月餅事件”導致“冠生園”系列企業全線崩盤埋下了隱患,而這個隱患最終竟也成為現實,令人感嘆天意弄人之余,不得不思考如何解決在保護老字號及其商標權方面所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
權利意識問題
商標意識淡薄,輕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老字號企業在經營品牌、不斷創新的過程中理應善于運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來保護其品牌及創新成果,但遺憾的是,不少老字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不善于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字號及商標權。近幾年來,老字號遭遇同名尷尬屢見不鮮,“瑞蚨祥”、“張小泉”、“同仁堂”、“狗不理”等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都經歷同名引起的糾紛。
一些老字號企業沒有及時將自己的商號注冊為商標,而一些企業乘機將老字號企業名稱中的商號注冊為自己商品的商標,當老字號企業在開拓市場過程中才發現自己的商號已經為他人所搶注,從法律上喪失了對自己商號作為商標使用的權利。比如“金華火腿”的原產地已不能使用“金華火腿”商標,因為這個商標的專用權已被浙江省杭州食品公司廉價收購并獨家享有。
老字號的保護,既需要立法的完善,也需要企業自身的商號保護意識的提高。當遇到侵權行為時,企業應主動申請法律保護,主張應有權利。但是面對高額維權成本,很多老字號企業在面臨商標侵權行為時卻多表現為進退維谷。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