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豐:中國需要一場品牌革命


    時間:2012-05-14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品牌是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國家形象的重要力量,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日前舉行的一次論壇上,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品牌中國產業聯盟主席、深圳市人民政府高級顧問艾豐發表了題為《中國需要一場品牌革命》的主旨演講。艾豐表示,品牌革命的目的不是要打倒和排斥外國品牌,不是埋怨消費者不愛國,而是要企業自己革自己的命,改變自己、提升自己。


      艾豐首先解釋了發起品牌革命的理由:一是要改變中國在國際經濟領域中的地位。他以蘋果手機加工獲利甚微為例,說明國際經濟的“微笑曲線”對中國加工業來說卻是個“苦笑曲線”。在我國的出口商品中,90%以上是別人的品牌,我國企業只是OEM,只有不到10%是自己的品牌。“這就表示,中國在世界經濟領域中還是廉價的打工仔!所以我們要革命,要自己革自己的命!”艾豐呼吁。二是要改變自己看不起自己的現象。艾豐認為,在國內市場中有一個讓人痛心的現象,就是中國人迷信洋牌子,看不起中國品牌,這是個很普遍的現象。在北京有些高檔商場的服裝部根本找不到國產品牌,都是用英文字母寫的“外國品牌”。而這些品牌絕大多數只是一般的外國品牌,甚至是中國人在外國注冊的“假洋鬼子”,絕大部分是在中國加工制造的。不可否認,中國的產品曾經一度質量欠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產品的質量已經越來越好,人們的消費觀念也應當依據現實情況而發生改變。三是要改變“兩外模式”,即主要外延擴張發展和主要外貿拉動的方式,增加品牌附加值。


      艾豐表示,品牌革命首先要走出觀念上的三個誤區。一是重制造、輕品牌。許多人只記住了前半句,而忘記了后半句。審批汽車合資項目只問國產化率,不問使用誰的品牌,以致我國所有合資企業生產的“國產車”一律是外國品牌。這就是“以市場換技術”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原因。二是片面理解“品牌無國界”。奧運會之所以越辦越火,靠兩句話:“體育無國界”使奧運會可以組織世界最大規模和最高水平的比賽,而“獎牌有歸屬”則成為奧運會的強大動力之源。把這兩句話套過來,國際品牌競爭是“市場無國界,品牌有歸屬”。三是品牌只為賺錢。有人認為,搞品牌就是為營銷、為賺錢。不錯,但不到位。


      艾豐強調了企業品牌的重要性。他表示,“撬動企業發展的主要杠桿是品牌,而發展的主要標志是品牌”,只有當中國“30年至少出現10個~20個可以作為中國人臉面的國際頂級品牌,那時我們的經濟發展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艾豐認為,“品牌讓中國更受尊敬”,而且這一促進作用不僅存在于經濟領域,更會影響社會和政治領域。


      艾豐表示,品牌革命是一場觀念的革命,要改變中國人重制造、輕品牌的觀念;要堅定信念,懷抱“三顆心”,即決心、信心、耐心,認識到革命的必要性,并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新華)

    來源:中華建筑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