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自主品牌的目標是成為“百年老店”。為此,上汽踏踏實實“十年磨一劍”,以巨大的投入和研發,求發展、求突破。2012年是上汽自主品牌新產品集中上市的重要一年,榮威950的上市開啟了第二代產品投放的序幕。在傳統汽車領域,今年上汽自主品牌將有3款重量級新產品上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汽將重點加快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確保實現2012年新能源產業化目標。
2012年是上汽自主品牌新產品集中上市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年,傳統汽車方面共有3款重量級新產品上市,分別是代表了榮威品牌“第二代產品”的旗艦車型——榮威950,榮威品牌首款換代車型——榮威550新款,以及實現了MG品牌從A+級車、A級車到A0級車完全覆蓋的A級車型——MG5。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方面也將推出純電動車E50以及榮威550插電強混車,基本實現了國內“中混、插電強混、純電動”三條新能源技術路線的全覆蓋。此外,在未來的2到3年內還將陸續推出多款第二代產品。
上汽總經理陳志鑫不久前曾對媒體表示,上汽倡導的“學習能力”從未生搬硬套、照抄模仿,而是在學習的基礎上堅持創新。“集成全球資源”的目的,最終是“為我所用”。簡單模仿、復制跨國巨頭的流程、做法來發展自主品牌沒有出路。回顧我們走過的歷程,可以說從自主品牌建設伊始,我們通過借鑒和學習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的運作方式,走著一條合資公司的“正規建設道路”。講流程、講規范,追求“正規路子”。
關于研發模式,陳志鑫舉了一個例子:我們的全球整車研發體系GVDP,跟德國大眾、美國通用幾乎是同一平臺的,我們擁有許多龐大系統,用于支持研發,投入了將近10個億的巨資。這一直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因為這是優于其他自主品牌企業的條件。在自主品牌的第一個五年發展階段內,我們迅速積累了眾多在品牌、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優勢,歸納起來就是:“一”支強大的研發隊伍,這是我們自主品牌最驕傲的,到今天為止,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研發,擁有3500名左右工程師,其中還不包括系統工程師,工藝、質量保證工程師等等;“兩”大中高端定位的品牌,榮威品牌和MG品牌;“三”個現代化的生產基地,“四”條新能源汽車技術路徑,中混、插電強混、純電動,還有上汽到今天為止一直走在全國最前面的燃料電池(研發成本已經投入了十幾個億);“五”個車型開發平臺和“六”大運作體系。
具體為:
“一”支強大的研發隊伍——由上海、南京、英國三地在內超過3500人所組成的全球一體化研發隊伍。三地聯動、協同運營形成互補優勢,滿足多元產品開發的要求,持續推動傳統車型的5大平臺、22個整車項目、13個動力總成項目的研發工作。
“兩”大中高端定位的品牌——榮威、MG。從第三方調研顯示,榮威、MG品牌的知名度、品牌溢價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榮威品牌知名度在2011年已經提升到93.4%,MG也迅速提升到84.4%。從品牌熟悉度來看,榮威品牌在2011年達到65.3%,MG達到50.7%。
“三”個現代化的生產基地——臨港、浦口、英國。其中,臨港基地開創了“四化一高”的制造模式,并已成功復制到浦口基地。
“四”條新能源汽車技術路徑——中混、插電強混、純電動,以及上汽到今天為止一直走在全國最前面的燃料電池。
“五”個車型開發平臺——BP平臺(榮威750)、IP平臺(榮威550/MG6)、AP平臺(榮威350/MG5)、ZP平臺(MG3)以及SUV平臺(榮威W5),標志著上汽自主品牌已實現“平臺戰略”,通過平臺共享進行產品技術的不斷升級。
“六”大運作體系。
此外,總投資44億人民幣的技術中心二期建設將于2013年竣工,屆時將成為中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整車研發中心。目前,技術中心二期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造型樓、動力總成研發樓、試驗車間和試車跑道二期已經陸續交付使用。
立足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規律的大背景下,縱觀歐美日韓等國家自主品牌“從無到有、從大到強”的路徑,各國基本歷經“以產品普及品牌知名度的階段、以質量提升品牌美譽度的階段,到以品牌號召力全面推動的階段”。
上汽自主品牌短短六年的發展時間,通過“學習、借鑒”合資品牌,基本完成產品布局,進入第二階段后,上汽自主品牌所計劃投放的第二代產品中,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齊頭并進,標志了只有通過“創新能力”結合中國市場的特點,把“學習、借鑒”轉變為“提煉、轉化”,向上突破產品質量、研發技術和制造工藝,提升用戶口碑,從而塑造品牌美譽度。
來源: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