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企業究竟能否“借船出海”、“借牌出街”?這個問題對于歷來缺少品牌,尤其是缺少國際品牌的溫州制鞋業而言,值得探討和追問。但品牌經營向來就是溫州鞋企的軟肋,在這個風口浪尖上,溫州鞋企迫切需要先行者和例證者。
有人表示樂觀。某地一位官員的發言很有代表性,“我們兼并、收購或者重組后可以很快走國際化市場,如果有些企業自己走國際化,100年也達不到人家的品牌知名度。”某地政府甚至宣稱,如果收購海外品牌,政府獎勵15萬元!這番鼓動確實有些激動人心,如果通過支付一筆企業能夠承受的費用,能夠迅速提高企業的市場知名度尤其是海外市場的知名度,在很多企業看來,這筆生意值得冒險。
但正如一位溫州商人所言,“這不像買房子那么簡單”。名牌搶購之風,如果把握不慎,很有可能會與當年的“多元化”一樣,成為企業崩盤的“毒藥”。外國企業經營不善,對被收購企業本身了解又不夠深入的中國民企,憑什么就能改善其經營狀況?海外并購的企業一旦踏出去,就很難再收手了。”這位負責人說出了不少溫商的心里話。溫企是小家庭式作坊逐漸成長起來的,而缺乏品牌維護的經驗,更缺少品牌在海外市場的操作經驗,如果收購海外品牌,就意味著溫企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提高自己的整體素養,通盤考慮品牌和海外市場兩者的有機統一,這對溫企的管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于是猶豫和悲觀也就不足為奇。
但是,是否這條路就真的走不通呢?除非這世界不再需要走路。正如溫商所言,是否選購海外品牌或者選購什么樣的海外品牌,取決于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和經營理念。只有在對自身的企業文化、產品定位、管理能力、經營戰略進行正確評估的基礎上,量力而行、三思而行、有備而行,才能在紛紛擾擾的品牌搶購風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
來源:時代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