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傳播巨頭WPP集團旗下中外合資市場研究機構――華通明略在北京發布了2011年度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50強榜單。榜單顯示,國有企業品牌在50強品牌價值中占70%,而私營品牌也毫不遜色,在品牌價值上升榜上占據了2/3的席位。在中國經濟十年快速增長的背景下,該榜單在驗證了品牌價值的同時,也闡明中國品牌所面臨的一些具體挑戰。
該機構全球總監皮特及大中華區研發總監譚北平表示,盡管這些上榜品牌在國內發展良好,在海外市場卻面臨著截然不同的環境。在發達國家市場中,中國品牌需要急劇提升認知度和滲透率。但除此之外,為了真正實現盈利性增長,中國品牌更需要為消費者提供有意義的差異化體驗。
因為強品牌可以獲得高的財務回報,在機構過往的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研究中可以看到,強品牌組合的股價表現顯著優于市場平均水平。中國品牌50強榜單再次驗證了這種“品牌差距”的價值。在過去15個月里,代表中國企業股票平均表現的MSCI指數下跌了6%,而中國品牌50強組合的股價卻上升了20%。
國有企業品牌占主導地位
50強顯示中國品牌正在充滿活力的環境中蓬勃發展,其中國有企業品牌在50強品牌價值中目前占70%。在10強品牌中,有8個是國有企業品牌。
雖然私營企業在數量上不足以撼動國有企業的品牌主導地位,但私營企業品牌價值的增長更加值得關注。私營品牌的年度同比增長率為27%,而國有企業品牌的年度同比增長率僅為13%。中國上升品牌榜價值增長比例最大的品牌中,私營企業占據2/3的天下,而且排名前十的上升品牌幾乎都是來自私營企業。以門戶網站新浪的增長比例最大,品牌價值與去年相比增長了244%。搜索引擎百度的增長比例相對較小67%,但品牌價值增長金額最大。百度的品牌價值增長了65億美元,這大于榜單之中最后12個品牌的價值總和。
品牌差異化增長有待提高
盡管這些品牌在國內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在海外市場上依然存在著缺乏知名度的問題。在50強品牌中,海外收入平均不足收入總額的5%。而據華通明略在對中國品牌在國外一些關鍵市場的認知度調查顯示,83%的海外消費者說不出一個中國品牌。
因此,增強熟悉度是中國品牌進軍國際市場時面臨的第一個挑戰。為了與發達市場的知名品牌展開有效競爭,中國品牌更需要建立有意識的差異點,建設有意義的差異化品牌,為品牌提供有可能影響品牌選擇的內涵。正如華通明略首席全球分析師分析的那樣,“不僅要差異化,而且要有意義的差異化”。
他分析,品牌內涵有許多不同來源,包括傳統、功能、風格和價格等。而有意義的差異化可能是以產品為導向的有形屬性,也可能是無形的“感性利益”。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有意義的差異化是指那些對消費者重要并且具有影響力的差異點。新浪和同仁堂在這方面都有良好表現。
中國品牌在過去10年里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如果要在全球市場中有效開展競爭,中國品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在面對跨國品牌的更大競爭時,中國品牌必須繼續增強有意義差異化的感知,從而提升他們在本地市場中的實力。在國外市場,中國品牌需要提升知名度,同時傳播有意義差異化的信息。盡管面臨挑戰,許多中國品牌還是在獲得并完善海外拓展能力,相信他們的目的是最終實現品牌全球化。(張婧)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