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腳步,堅定不移地走適合自己的品牌策略之路,成為了本土運動品牌們的共識。“運動品牌是有精神和文化內涵的,本土品牌要想突圍,就需要與時尚、藝術等元素結合,創造符合時代消費者的文化符號。”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說。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O張慶對本報記者表示:“在品牌同質化嚴重、低端產品大量過剩的前提下,要想安然度過這一時期,并有機會把握行業契機沖出重圍,還是需要回到價值創新的軌道上來,說到底,就是把‘差異化’做到家”。
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指出,“體育”、“休閑”一直是各大國內品牌主導的定位方向,但是由于國內品牌消費細分程度不夠,不少國內品牌定位不清,導致運動用品市場的同質化嚴重,加上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和需求市場動力不足,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業績表現不佳。轉型的關鍵在于:加大對體育用品內涵的深入挖掘,從而深化與細化市場需求,將“差異化”進行到底。“特步”是本土第一個開創了運動休閑品類的品牌。據特步品牌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特步創立品牌之時恰逢2000年悉尼奧運會結束后,各大運動品牌爭相邀請運動員代言,甚至連不需要運動鞋的跳水運動員都備受青睞。特步沒有走尋常路,而是另辟蹊徑,結合自身品牌時尚的特色,大膽地邀請了娛樂界的謝霆鋒做代言人,從而走上了運動時尚這條差異化道路。
張慶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各大品牌試圖走差異化道路,但個性不夠鮮明,定位比較模糊。如特步做籃球和跑步,這只是外部表現,而要給消費者傳達怎樣的消費觀才是最內核的問題。李寧主打東方元素,不過需要深入思考中國人要什么的問題。安踏則有點像李寧,走全運動品牌路線,但屬草根出身,自我奮斗。安踏、匹克,要在擅長的籃球領域創造更大的價值,不僅僅是贊助一場比賽,還要為球員的職業發展做點什么,為中國的青少年參與籃球做點什么。面對國內外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企業的根本是要有一顆‘運動心’,把心找到,在運動上有深刻洞察,并在傳播層面有足夠的表現,同時要做好產品和渠道分銷上的創新。此外,企業要對中國市場足夠熟悉,不能一刀切,要靈活應對,快速反應能力,增強資金的流動性。”“企業應對內創品牌價值,對外創新渠道和營銷等,強調差異化和專業性,才有機會脫穎而出。而且從市場的發展的規律來看,運動服裝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排名前三位會占有越來越大市場份額,更有機會躋身第一集團(規模在四五十億),從而走價值驅動的道路;而二三線集團(規模在二三十億)應走專業化細分化市場,如戶外、登山等。關鍵是如果集團規模做大了,但品牌沒有差異化,那就會在一夜之間倒掉。”張慶向本報記者說道。
來源: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