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效益:100年來,IBM始終以技術專長助力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創造更加美好便利的世界,推動了整個人類文明的進程。
企業競爭力:IBM將CSR與公司發展戰略結合,以技術創新引領社會進步,探索出企業與社會共同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2011年6月16日,IBM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在中國,IBM將慶祝活動安排在了位于北京上地的全球研發中心的大堂里。會場內除了一些以“IBM100年”為主題的海報和橫幅外,并無奢華的裝點。從活動選址到會場布置,IBM都極力保持著低調。
“一年前的時候,我們就在想,百年的慶祝活動應該怎么搞?”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在演講中說,“我們曾經想過很多方案,甚至想過把所有的員工都聚在一起,請上有名的夠炫的明星,或許把鳥巢給包下來,開一個大型熱鬧非凡的Party。”“但最終公司決定盡量安靜下來反思。與其說到外面大吃一頓,或者說有很棒的表演節目,不如在IBM內部反思一下這100年走下來,哪些是我們成功的因素,我們希望保留它或者幫助我們把未來做得更好。”面對自己的百歲生日,IBM選擇了一種讓外界有些意外的低調方式進行慶祝——沒有氣勢恢宏的奢華慶典晚會,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內部對百年發展歷程的反思。
在競爭殘酷的商業社會里,能夠存續百年的公司并不多見。而像IBM這樣百年來一直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的公司,就更加鳳毛麟角了。
究竟是什么,支撐這家公司走過了整整100年的歷程——優質的產品?先進的技術?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唯一,不同的人一定有著不同的解讀。但至少在IBM看來,100年來在價值觀層面始終堅持的CSR理念,是公司能夠走到今天的關鍵性因素。
企業戰略與CSR的融合
許多企業對于CSR的認知存在一種誤區,即把企業的自身發展和CSR割裂開來。對于這樣的企業來說,首先要實現商業盈利,然后從盈利中拿出一部分進行捐贈、回饋社會。即便有些企業成立了專門的CSR部門,但是所做的工作也與公司的核心業務并無關聯。許多企業在做CSR的時候,都刻意回避與公司主營業務之間的關系,強調CSR項目的獨立性,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CSR的公益性質。
對于這些企業來說,雖然他們意識到CSR的重要性,但實際上,只是將CSR看作企業正常運營之外的一項額外活動,甚至負擔。然而,IBM則不同。在IBM,CSR早已內化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引領進步”是IBM給自己定義的企業社會責任觀。公司通過“商業服務”與“公益服務”兩方面相結合來實現這一目標。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企業社會責任觀,是因為IBM將自己看成社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于IBM而言,公司與社會之間實際上是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只有當整個社會健康發展的時候,公司才能健康成長。
從宏觀層面簡單回顧一下IBM歷史上經歷的幾次重要戰略轉型:20世紀50年代從穿孔卡片數據處理設備轉向計算機業務;70年代后,從昂貴的大型機轉向包括個人電腦在內的分布式計算系統;2000年以來,IBM賣掉了個人PC業務,提出“智慧地球”戰略,逐步向咨詢和服務領域轉型。
毋庸置疑,IBM的每一次戰略轉型,雖然都是出于商業的考量,但是更深層次地去看這每一次轉變,就會發現其實它們轉變的背后都契合著公司“引領進步”的CSR理念,而每一次轉變也都實實在在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而從微觀角度看,CSR的理念在IBM百年的運營過程中,同樣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并不斷完善和進步。
1899年,IBM首先雇傭了女性員工和黑人員工;1935年,引入了同工同酬的機制,早于美國同工同酬法令30年;1953年,創建了第一個成文的機會均等政策,早于正式的美國政府立法11年;1971年,創建了環境保護方面的企業政策,用來監督IBM 的全球運營;1972年,IBM為其供應鏈設定了環保要求,以防將環境敏感型工作轉到那些缺乏環保意識或者沒有能力正確實施這些工作的公司。
IBM創始人老托馬斯·沃森曾經說過:“我堅信,任何企業為了生存并取得成功,都必須有一套穩定的信念,并將它作為所有政策和行動的前提。”顯然,對于IBM來說,這個信念就是百年來一直堅守的CSR理念。
以專長引領社會的進步
當一家公司能夠真正將CSR與發展戰略結合的時候,那么它的CSR實踐一定會超越慈善捐贈的層面,而與企業自身的業務聯系在一起,從而變得更加高效。
“以員工志愿服務為載體,以我們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與知識為內容,以公司的資金技術支持為基礎,這就是IBM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提供公益服務的特色。”IBM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品牌、企劃與公眾關系部總經理周 概括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