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直由香港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管理的少林景區,因管理混亂而被國家主管部門要求“限期整改”,否則將面臨“摘牌”局面。作為一個馳名中外的旅游品牌,少林景區被要求“限期整改”,對許多地方的名勝景區來說,都是一聲警鐘,過度消費景區的品牌資源,無疑是對品牌的“透支”。
品牌的塑造與維護,幾乎貫穿于品牌所包含的所有環節。游覽環境、旅游接待設施、旅游秩序、管理服務等,無一不是旅游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從現象來看,管理不善所帶來的,是少林景區的游覽環境、旅游接待設施、旅游秩序、管理服務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評分較低,距離5A級旅游景區標準差別較大,因此進入了被要求“限期整改”的隊列。
作為旅游品牌之一的國家級旅游風景區被“限期整改”的事件極為罕見,少林景區“有幸”入圍,被“黃牌”警告,正是對少林景區過度消費少林品牌、陷入唯利是圖泥潭的一次棒喝。近年來,少林景區屢陷輿論風波之中,其中不乏毀樹建房、車輛無序停放、公司租管景區……連少林寺的大管家也感嘆,寺院周圍確實存在臟亂差、強買強賣等問題。筆者認為,面對少林景區的金字招牌,本應該加倍呵護、愛護如目,并加強有效的管理。
品牌既然來之不易,就更應該付出實際的努力,練好管理的“內功”與“外功”。這不僅需要精心的籌劃、著力的實施、得力的管理,更需要一份責任,一份認真、一份辛勤,才能從根本上端正態度,增強品牌意識,強化品牌維護措施。一個品牌的打造,的確需要艱辛的努力。品牌的形成,不僅有良好環境的支撐,還有公眾口碑的積累,也有聲譽的疊加。品牌的建設本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品牌一旦為消費者所廣泛稱道,具有了一定的受眾群,品牌就有了無形的價值。
品牌的生命力取決于消費者的需求,如果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這個品牌就在競爭市場上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就可能出現品牌弱化。對于旅游品牌來說,品牌作為名勝景區的重要資產,需要管理者不斷地對品牌進行維護,對品牌的維護有利于鞏固品牌的市場地位,有助于保持和增強品牌生命力,有利于預防和化解市場風險,決勝市場競爭。在當今時代,對于旅游業來說,品牌決定效益,品牌決定未來。
少林景區的品牌“透支”現象,并非唯一。近日,有媒體曝光某邊城景區被以每年720萬元的價格對外承包,導致景區管理一度出現問題。筆者認為,如果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對名勝景區品牌的侵蝕,就是對名勝景區品牌的一種傷害。以風景名勝為依托的旅游品牌,是文化傳承、精神寄寓的重要載體,應該是一種有著良好秩序、文化氛圍之地,如果因為管理不善而被“限期整改”,品牌的價值會受到一定損失,是十分令人惋惜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少林景區被要求“限期整改”,給更多的名勝景區的旅游品牌提了一個醒。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或許是一件好事。(練洪洋)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