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學:品牌發展的重要養料


    時間:2012-02-01





    一、養料含義的二元思考

    養料的靜態直觀的理解就是對發展生命體或某一事物有益的東西。這是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理解。而辯證法告訴我們,促進事物積極發展的因素是“顯性”或“正向”的養料;能有效抑制或消除不利于事物發展的因素則是“隱性”或“負向”的養料;而且,這種解釋并未違背養料的核心功能——“有益”,因此,無論是“顯性”還是“隱性”養料,都能幫助事物得以發展。認識“養料”應如是,認識儒學也應如是。正確認識儒學這種養料,重新融通儒學的智慧,對正處于全球經濟一體化及市場競爭日益殘酷化之大背景下的各個品牌的發展來說,具有戰略和戰術的雙重意義——戰略上能明晰品牌的發展思路,不至于迷失方向;戰術上能減少失誤和積累小勝。

    二、為往圣繼絕學——儒學的品牌演繹

    2005年9月28日,隨著全球首次聯合祭孔活動鐘聲的響起,儒學已經歷2500多年的風雨。孔子作為國際公認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其“仁愛”、“天人合一”等充滿智慧的思想影響了古今中外,也影響著人類商業文明的發展,其中,管理學、營銷學等學科的發展也從中受益非淺。

    下面,筆者僅以營銷學的思想來簡單演繹一下儒學的經典思想,算是對“養料”的一種回饋吧。

    儒學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一整套智慧體系,這如同營銷學的發展一樣。









    如果仔細分析儒學的發展思想,我們就可以發現,儒學以“仁”為內核,以“義–信”為形體,以“禮–智”為功用;對應于營銷學中的產品的思想,就是,首先,儒學也可以被看作是市場中的一種產品,她也滿足產品的三層結構,如上圖所示。其次,儒學也符合CIS的發展范疇,簡釋如下:

    儒學的MI:仁。口號為:仁者愛人。

    儒學的VI:義–信。這是一種抽象的VI,為了傳播“仁者愛人”的理念,通過重義和誠信的外部形象來建立儒學的品牌外化視覺觀感。

    儒學的BI:禮–智。儒學以“禮”教化天下,以“智”開啟百姓潛能,為儒學的發揚光大而建立機制和培育人才。

    再者,儒學的發展過程也同“品牌”一樣,有著創立、發展、變革……的過程,時代的變化導致儒學從傳統儒學向現代儒學轉變;市場的變化引發品牌逐步從區域品牌向全國品牌和國際品牌的更替。儒學中歷經數千年考驗的合理DNA不會湮沒于歷史的塵埃中,同樣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品牌也會持續發展而基業長青。

    演繹至此,筆者又有一種新的感悟,儒學是一棵千年大樹,品牌學是樹上的一個枝干,善于吸取儒學精髓思想養料的品牌能購收獲甜美的碩果。張小泉、同仁堂、全聚德、張裕葡萄酒等百年品牌以儒學為本,不斷融會異質思想,在持續成長的過程中,不僅發展了自己的品牌,也從品牌的市場實踐中重新體察到儒學的全新真義。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