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制造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同質化現象嚴重,再加上原材料、人工、賣場、運輸等成本的不斷上漲,家具制造業已進入微利時代,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企業如何繼續保持競爭優勢?轉型升級路在何方?知名紅木家具企業———奇典居所走的品牌化之路和實現轉型升級的經驗,可以給行業一點借鑒。
品質是品牌的通行證早在廣東大涌家具加工產業盛行之時,奇典居總經理蕭廣鐸就已經萌生了打造品牌的念頭:“奇典居要做中國紅木家具的百年老字號”。
蕭廣鐸認為,品質是企業的生命,是品牌的通行證。自品牌創建之日起,奇典居就確立了一條高品質的行軍路線,摒棄傳統的加工模式。因此,蕭廣鐸專門從浙江東洋、高等美術校院高薪聘任雕刻師傅和設計師,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為了確保客戶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奇典居制定了一套完整得近乎苛刻的品質控制體系,從原料到木工、雕花、打磨、打漆、半成品、成品的各道工序,都嚴格按照行業最高要求執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奇典居在2003年投資近百萬引進意大利真空烘干設備,與中山紅木家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破解了木材干燥的技術瓶頸,這成為奇典居領跑市場的一張王牌。不僅如此,就算是雕刻師用的刨刀、鑿子等生產工具,也力圖用最好的。正是這種細到一根針的精神,奇典居的產品質量才能達到如此高的水準。
在車間中,奇典居通過各類質量問題通報單,監控每個環節,杜絕把不良品流到下一道工序。在半成品與成品進倉前,必須由經驗豐富的品管員對產品進行100%檢驗。產品出貨前,對產品進行100%的檢查,并分批次送交中山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局檢驗。檢驗合格后,由品管員復檢,再貼上防偽標簽,才給予包裝出貨。
文化內涵為品牌之魂
獨特的榫卯結構、精美的手工雕刻、豐富的文化寓意……紅木家具繼承了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一件上等的紅木家具,其文化藝術價值遠超過其實用價值。但在快餐文化當道,紅木家具越來越被“商業化”的今天,鮮有企業肯“背商行道”而堅守對藝術的孜孜追求。
然而,奇典居創作團隊卻有一種“工匠精神”,他們肯耗時13年,頃注大量心血去創作百獸巨雕。在雕刻間,我們也可以看到工匠們一筆一畫專注于那些枯燥的傳統雕刻。正是那種耐得寂寞的專注,使奇典居制作出的家具充滿藝術生命,獨一無二。奇典居家具的成功,也許更應該歸結于這種“工匠精神”的勝利,一種對文化與藝術的堅守。
但對文化藝術的堅守又并不意味著食古不化。蕭廣鐸在談到古典家具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中平衡時表示:“明清家具的確在中國傳統家具歷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工藝技術造詣足以閃耀千古。但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時代精神和特色,生活環境、審美也有了新的變化,家具也應該有新的文化內涵。”
為了滿足喜歡紅木古典家具的個性需求,蕭廣鐸在11年前便開始著手制造一系列以26個英文字母為設計元素的家具。如今,從A到G系列產品已經逐一亮相在合興旗下的奇典居展廳,這一系列家具讓消費者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高貴的時代感和設計感,也使消費者充分享受高貴而具有文化內涵的中式生活。“傳統永遠值得后人尊重和研究,但最終目標不是簡單地復制,而是按照古人造物言志的本意,用新的形制和內容去表達新時代人們的思想和意愿,才是如今紅木家具行業要做的。”蕭廣鐸說道。
以誠信和服務走天下做好質量與文化創新的同時,企業的誠信服務也是奇典居的一大籌碼。蕭廣鐸表示,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是企業生存的基礎,也是對客戶的誠信。“企業大廈的基石是客戶堆起來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對客戶虛情假意。客戶拿出的是真金白銀,我們怎能交給他們假貨、次貨?”
據了解,奇典居有一套完善的售后系統,每年都對客戶進行電話回訪,記錄客戶家具的使用情況,如有需要維修,就第一時間安排專業人員上門。據介紹,奇典居在每件產品的固定部位都雕刻了專屬的產品“身份證號碼”,以對每件產品的質量進行跟蹤和反饋,對相關生產和檢驗人員進行質量問責。奇典居還有條規矩:對產品的售后服務沒有限期。盡管這曾遭人非議,但企業對待客戶的真誠已顯現得淋漓盡致。(阿美)
來源: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