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城潤滑油品牌價值增幅過10億


    作者:陳莉    時間:2012-01-11





      中國潤滑油市場自上世紀90年代放開后,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引來了幾乎所有國際知名潤滑油品牌。美孚、殼牌、埃索、BP、嘉實多等國外品牌憑借其國際品牌的優勢在中國潤滑油市場一路扶搖直上,對國內潤滑油市場形成強烈的沖擊。


      面對這種情況,2002年,中國石化正式成立潤滑油分公司。當時很多國際品牌對此并不在意。可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短短十年間,以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不但成功在中國和國際的潤滑油市場上實現了一次次突圍,更成為這些國際品牌的強勁對手。


      主動競爭本土潤滑油品牌的突圍路徑


      如同中國家電業和通訊業一樣,潤滑油行業的競爭也經歷了一個從被動競爭向主動競爭發展的轉變。


      90年代以前,潤滑油一直都是石化企業的副產品。國產潤滑油更注重的是對專業司機、維修點的銷售,認為只要貨品鋪到了,其它都是不重要的。但是,隨著中國私車市場的快速發展,非專業司機,也就是普通大眾逐步成為潤滑油消費的主體。


      這些消費者更加注重對自己愛車的保養和維護,但對潤滑油這樣的高附加值產品卻了解不多,消費的非理性色彩更濃,“品牌”的認知往往成為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國外潤滑油品牌巧妙地利用了這種心理,憑借自身國際知名品牌形象,迅速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尤其在高端市場更是擁有絕對的統治力。在當時雖然高端產品只占到20%的市場份額,但利潤卻占到整個市場的80%。


      與國際品牌的強勢競爭相比,一個更深層次的轉變對潤滑油市場的影響更為深刻,那就是隨著汽車進入大眾家庭的趨勢越來越快,潤滑油已經開始從工業品向日常民用消費品轉化,甚至擺上了大型超市的貨架。而民用消費品的消費特點與工業品完全不同,與之相應的市場拓展方法也完全不同。這里面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契機,如果能更好地抓住這一變革,就有可能改變整個潤滑油市場的格局。


      面對擺在眼前的競爭壓力與無限商機,以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為代表的本土潤滑油企業開始尋機突圍。


      航天科技品牌的差異化內核與工業品市場更注重渠道拓展不同,在民用消費品領域,品牌的影響力更為至關重要。因此,面對大眾消費者,公司首先確定了堅持品牌經營理念,全面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并開始著力打造一個中國的世界級潤滑油品牌。


      此前,中國石化旗下已經集合了燕山、環球、南海等多個品牌。但品牌的過于分散不但不利于消費者接受和認知,更存在內部互相競爭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開始實施內部品牌大刀闊斧的梳理,最終決定放棄其他品牌集中生產‘長城牌潤滑油’,這成為長城潤滑油得以飛速發展的起點。”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總經理宋云昌說。


      為了實現建設世界級品牌的目標,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確定了長城潤滑油的品牌定位是“高科技”、“高品質”和“國際化”。并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以優質的產品和專業的服務為基石”的品牌理念。在這一品牌定位下,針對大眾消費特點,公司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品牌推廣工作。


      2004年春節前后,由國際知名導演張藝謀親自擔當導演的長城潤滑油廣告《風云篇》,在央視黃金時段隆重推出。一時間,“長城潤滑油———引領中國動力”的廣告詞響徹神州大地,越來越多的用戶看到了“長城”的雄厚實力,從而更加了解、信賴長城潤滑油。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