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國第一、國際一流”作為商貿流通行業的發展目標,是百聯集團自成立以來就為之努力的方向。近年來,百聯集團全面推進戰略規劃確定的各項舉措,完成情況良好,發展成績顯著。
據了解,百聯集團于2003年4月成立,為國有獨資公司,注冊資金為10億元。經營范圍為國內貿易、生產資料、現代物流、商業房地產開發等,擁有超商、綜合百貨、生產資料貿易三大核心業務和物流配送、商業房產、電子商務三大培育業務;擁有友誼股份、物貿股份、聯華超市和第一醫藥等4家上市公司;擁有遍布全國25個省市約6000余家營業網點,幾乎涵蓋了國際商貿流通集團現有的各種業態,如百貨、標準超市、大賣場、便利店、購物中心、品牌折扣店、專業專賣店和物流等,擁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知名企業。集團在職員工7萬人,從業員工17萬人,是國內最大的商貿流通集團。
2011年,面對開局任務繁重、外部形勢多變、突發事件頻發的復雜局面,集團上下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為主線,緊緊圍繞“加快外延拓展,著力內涵提升,大力整合盤活,強化精細管理,惠顧職工利益”的經濟工作要求,主動出擊,扎實推進,積極布局“十二五”重點項目;強化整合,主動盤活,有效推進資源優化配置;創新轉型,提升內涵,努力提高既存門店業績;強化管控,精細管理,管理效率逐步提升。經過集團上下共同努力,集團經濟運行平穩,重點工作取得較大突破,2011年1月至11月,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目標。預計全年經營規模將超過2100億元,利潤總額將達到26億元。
據介紹,百聯集團業務體系主要由三大核心業務和三大培育業務構成。其核心業務包括超商、綜合百貨和生產資料貿易三個板塊,各板塊業態比較齊全。核心業務的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占集團的比重達到90%左右。
據悉,超商業務有大賣場、標準超市和便利店三個業態,現有聯華、華聯、世紀聯華、華聯吉買盛、快客、羅森六個品牌。綜合百貨有百貨商店、購物中心、奧特萊斯、專業連鎖店等業態。生產資料貿易有金屬材料、能源化工、汽車服務等業務。培育業務包括物流配送、商業置業、電子商務三個板塊。
不僅如此,百聯集團近年來大力實施全國戰略,努力開拓全國市場。在深耕上海市場的基礎上,重點開拓泛長三角市場,并向全國其他省市拓展。目前,集團業務已進入全國20多個省市,市外銷售占比約為20%。其中,大賣場、標超、便利店的網點進入了20多個省份的一二級城市及縣鄉級地區。購物中心、百貨商店進入了長三角地區的寧波、東北的沈陽,西南的重慶,華中的長沙等地。2010年9月,奧特萊斯廣場在杭州下沙正式開業,邁出了跨區域發展的第一步。建材超市、鐘表眼鏡等專業連鎖店也在向江蘇、浙江、湖北等地發展。
與此同時,集團成立以來,積極進行資產整合,為做大做強創造了有利條件。完成了第一百貨吸收合并華聯商廈,并更名為百聯股份;友誼股份吸收合并百聯股份方案獲得中國證監會通過,股權交割完畢,已進入內部整合實施階段;通過收購上市所持聯華股權,提高集團對聯華的控制力,超商資本層面的整合基本到位,為業務層面整合奠定了基礎;完成了物貿股份的重組,通過再融資實現資本規模擴張,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支撐;完成了第一醫藥的股權重組及內部醫藥資產的合并重組,為醫藥專業連鎖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3年以來,集團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了市場地位。根據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公布的2010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集團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8位,服務業第13位,商貿流通業第1位。根據德勤2011年發布的排名,集團列全球零售250強第70位,在中國內地入圍企業中列第1位。
未來,百聯集團將緊緊抓住國家擴內需、促消費的契機,以建設一流商貿流通大集團為目標,積極謀劃布局、加快創新轉型、深化清理整合、加強精細管理,進一步提升集團整體競爭能力,確保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
來源: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