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品牌揚帆海外 贏得全球消費者青睞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06





      比亞迪穩居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榜首,“中國智造”家電引領全球潮流,泡泡瑪特等原創IP加速出海……近年來,眾多中國品牌揚帆海外,憑借濃郁的“科技范兒”、獨特的設計感贏得全球消費者青睞。當前,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中國企業積極轉型升級,加速完成從“制造出海”到“品牌出海”的價值躍遷。


      品牌支撐穩外貿


      在全球貿易環境面臨多重挑戰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展現出強勁韌性,品牌力量成為逆勢增長的重要引擎。202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達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總值比重提升0.8個百分點,達到21.8%,涵蓋食品飲料、美妝日化、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


      德勤中國首席業務增長官金凌云說,面對地緣政治博弈加劇與全球治理規則重構的壓力,中國企業正積極轉型,加強品牌化運營,通過DTC(直接面向消費者)模式、社交媒體營銷等方式與海外用戶建立深層次情感連接,并借助數據預測、個性化推薦、柔性供應鏈等數字化工具,加快品牌出海。


      在海外基礎設施不足的發展初期,家庭服務機器人制造商科沃斯便通過建立海外獨立電商網站和應用程序,參與海外購物平臺大促活動,在海外視頻網站開展測評、種草營銷等,打響了品牌知名度。如今,科沃斯在全球擁有3000多家線下門店,海外收入占比超40%。


      在線零售商希音(SHEIN)以“自營品牌+平臺”作為發展模式,憑借數字化“按需生產”的柔性供應鏈技術,滿足用戶功能與情感需求,從而樹立品牌影響力。數據顯示,2024年希音以1.53%的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三大時尚零售商。


      中國企業還注重品牌價值提升。近日,宇通客車在中亞市場總銷量突破1萬輛。宇通客車中亞區總經理李海峰說,這源于長期專注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綜合形象建設。近年來,宇通在中亞地區構建起立體化服務網絡,通過本地化合作間接創造超5000個就業崗位,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贏得了當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硬實力筑牢根基


      中國品牌出海模式實現質的飛躍,主推動力恰恰來自“質”。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品牌出海的基礎。”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彭波表示,當前我國正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品牌作為質量、創新、信譽等關鍵要素的集中體現,是實施這一戰略的重要抓手。


      《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到2025年,中國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到2035年,質量和品牌綜合實力達到更高水平。近年來,在完整的工業體系優勢上,我國進一步實施了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制造業產品品質提升顯著。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3.93%,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程度達到97%。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核電等高端裝備制造質量更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自主創新是品牌創建的關鍵。中央財政支持1000多家重點“小巨人”企業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強化產業鏈的配套能力;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單位聯合發布15項科技金融政策舉措,加大對科技型企業融資支持……一系列務實的政策舉措,推動中國企業加速完成創新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


      金凌云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了中國制造業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中國企業逐步積累核心技術和品牌運營能力,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品牌力量。特別是在“硬科技”領域,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全年出口達萬億元,醫藥、電商等新興行業也涌現出一批以創新為核心的全球化企業。


      彭波表示,品牌成功出海意味著企業在全球市場獲得認可,有利于拓展高端市場空間,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同時提升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為更多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吸引更多投資。


      以開放拓寬航道


      中國品牌出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將讓中國品牌的發展道路越走越寬。


      “伴隨全球市場需求變革,中國品牌將迎來更大機遇。”金凌云表示,一方面新興市場崛起,東南亞、中東等地區中產階級群體擴容,催生出對“高性價比”和“體驗升級”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對于綠色與數字化的剛需,也為中國新技術提供了發展賽道。


      當前,中國不僅憑借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跨境物流網絡,提升品牌出海效率;還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加速與相關國家開展經貿制度對接,為出海構建基礎性支撐平臺。


      李海峰表示,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不斷深化。多年來,公司堅持以“中國—中亞精神”為引領,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地區客戶的合作,不僅帶來高品質的公共交通產品,更重要的是帶來了理念、技術、標準。


      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持續升級的消費需求,不僅滋養本土品牌成長,也歡迎全球優質品牌進入。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國家級展會為全球企業提供展示平臺,到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營造更加公平開放的營商環境,這些舉措不僅為企業出海奠定良好基礎,也吸引更多全球品牌與中國品牌同臺競技、相互借鑒。


      “對外開放還促進了文化的深入交流。”彭波表示,當前中國原創IP正借此東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相結合成功“出海”,讓蘊含中國元素的品牌更具全球吸引力。相信未來會涌現更多叫得響的中國品牌,助力品牌強國建設加快推進。(記者 楊嘯林)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