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ATO Dynamics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銷量同比增長了91%。憑借高質價比優勢,中國汽車受到歐洲消費者的青睞。
這股出海熱潮也席卷了東南亞地區。7月23日,在雅加達舉辦的印度尼西亞國際車展(GIIAS)上,比亞迪攜旗下子品牌騰勢亮相,并正式發布了海鷗車型,進一步豐富了比亞迪在當地的產品矩陣,持續強化品牌影響力。
從歐洲到東南亞,今年以來,中國車企持續以多元布局應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數據顯示,前6個月,中國汽車出口347萬輛,同比增長18.6%。高增速不僅展現了行業的強大競爭力和韌性,也繪就出中國汽車揚帆全球的奮進之路。
出口總量企穩結構分化
目前,中國汽車出口呈現出總量企穩、結構分化的鮮明特征。從出口產品來看,乘用車依然是出口的主力軍,包括轎車、SUV和MPV等車型。其中,SUV車型憑借其越野性能和寬敞空間,成為海外消費者的首選。前6個月,中國乘用車出口突破294.58萬輛,同比增長17.3%。
商用車出口也表現強勁,包括貨車和客車等。隨著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商用車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為中國商用車出口提供了廣闊空間。前6個月,中國商用車出口52.68萬輛,同比增長26.4%。
新能源汽車持續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一大亮點。憑借技術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快速提升。數據顯示,前6個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37.02萬輛,同比增長39.1%。
從出口市場來看,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曉紅認為,今年以來中國整車出口市場最顯著的變化是區域重心轉移,從過度依賴單一市場向多元化布局轉變。目前,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是中國整車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場。前6個月,中國整車對亞洲出口145.32萬輛,同比增長40.8%;對歐洲出口82.70萬輛,同比下降16.4%;對拉丁美洲出口71.96萬輛,同比增長21.6%。
從出口國家分布來看,墨西哥、阿聯酋和俄羅斯是中國整車出口數量前三位國家。前6個月,中國整車對墨西哥出口27.98萬輛,同比增長23.6%;對阿聯酋出口22.87萬輛,同比增長61.4%;對俄羅斯出口17.95萬輛,同比下降62.5%。
另外,中國整車對新興市場出口量與出口金額都實現了同比增長。前6個月,中國對新興市場出口汽車整車283.19萬輛,同比增長17.3%;出口額為464.26億美元,同比增長9.8%。其中,對阿聯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出口量增幅較大,分別達到61.4%、56.9%、112.7%和97.8%。
“三向突破”拓展出海空間
不過,中國汽車出海也面臨著逆全球化、地緣政治、關稅及非關稅壁壘等諸多挑戰。中汽中心資深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吳松泉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在諸多困難面前,中國汽車出海仍存巨大的增長空間,中國汽車企業應通過“三向突破”構建長期增長極,實現高質量發展。
他提到,首先要向海外大型汽車市場要增量,,這是汽車出海的關鍵增長點。全球汽車市場規模龐大,其中美國、歐盟、印度、日本、東盟、巴西、英國、墨西哥、俄羅斯、海合會、澳新等國家和地區的汽車銷量均超過100萬輛,還有一些汽車銷量達數十萬輛規模的市場。中國汽車企業應重點聚焦這些大型市場,謀劃針對性策略,逐步提高市場份額,從而實現汽車出海規模的快速增長。
其次,要向海外屬地化生產要增量。日本和韓國汽車企業的發展歷程表明,海外屬地化生產是汽車出海的必然趨勢。吳松泉提到,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規模已達586萬輛,未來5年有望達到峰值,隨后將逐步切換為以海外生產為主。屬地化生產不僅能規避貿易壁壘,還能更好地滿足當地市場需求,提升品牌影響力。
再次,要向新能源汽車出海要增量,搶抓海外市場電動化發展機遇。“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已超1900萬輛,滲透率超過20%,預計到2030年滲透率將超35%。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品和產業鏈方面已具備較強競爭力,中國汽車企業應抓住海外市場電動化發展機遇,加快布局,提升全球市場份額。”吳松泉表示。
吳松泉還建議,在出海的過程中,中國汽車企業應堅持長期主義,借鑒國外成功企業的經驗,制定市場進入策略,重視品牌、質量和售后服務,逐步打造深受全球用戶信賴的世界一流企業和品牌。(記者 劉葉琳)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