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漾青年走進華為,“AI智領未來創新發展研討會”成功舉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21





      數字技術如何賦能萬物互聯?11月20日,海淀青年們走進華為達芬奇展廳,近距離了解人工智能在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的解決方案和盤古大模型的技術能力,親身感受人工智能的前沿創新應用。

      作為2024年“海漾青年”海淀青年科學家系列活動,“海漾科技薈”AI智領未來創新發展研討會上,60余位來自科研院所、科技企業、投資機構和高等院校的海淀青聯委員、青年代表,以及經開區的青聯委員和企業家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AI如何賦能未來。活動由海淀青聯副主席、氪星創服董事長兼CEO董博主持。

      海淀團區委青年人才工作負責人表示,海淀正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率先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戰略部署,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海淀擁有AI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14家,聚集人工智能學者1.23萬人,正在推動人工智能在多個領域應用和賦能實體經濟,同時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人才特區。

      華為北京昇騰創新中心CTO趙滿意以《華為人工智能昇騰產業發展》為主題,深入介紹了華為在AI領域的戰略布局和技術創新,并提到了華為在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伙伴、發展人才方面的努力。他指出,算力、算法、算據三大要素構筑了人工智能基礎,而AI芯片、芯片使能和AI框架是決定人工智能發展安全、發展高度及高端人才的根本。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蔡彥在《機器學習:連接多領域與人工智能的智慧紐帶》的主題分享中指出,機器學習不僅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也是類腦智能的重要組成。他詳細闡述了機器學習在自動駕駛和科學計算領域的應用,并從魯棒性、不確定性、隱私性、公平性和可解釋性等方面探討了人工智能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國家級青年人才馮智在分享《集群智能與集群智能系統研究》時提到,集群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方向,而“涌現”機理是其研究的關鍵。目前集群智能的理論研究正向人機物融合的方向發展,其系統技術攻關也已初見成效,開始廣泛應用。無人機集群智能系統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載體,是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研究的熱點。

      在圓桌對話環節,海淀青聯委員、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張楊,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院長助理,準聘教授張楠,將門創投創始合伙人兼CTO沈強,北京燧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涵宇圍繞“AI驅動產業升級與創新協同”進行交流對話。

      嘉賓們認為,光電技術在人工智能領域應用廣泛,尤其在成像、信息處理和計算模型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光計算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智能感知和傳感設備的開發,加速電學運算,解決算力、能耗和存儲問題。

      從行業需求看,制造業、能源和生物醫藥等行業對AI技術賦能的需求較為迫切。AI技術能夠提升產業內在價值,尤其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技術滲透方面表現突出。新能源動態柔性網絡、藥物研發和結構預測等都是AI技術應用的重要方向。

      對于AI企業而言,擁有算法、數據和應用場景至關重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形成自我造血能力,通過市場化和產品化技術來吸引更多用戶。以實際應用為例,語音轉文字、自動生成節氣圖片、輔助公務員寫作等AI應用,能夠顯著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力投入。

      嘉賓們一致認為,海淀區在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上具有人才、科研資源、政策支持、產業生態等明顯優勢,建議海淀區加強跨學科人才培養,推動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優化資本環境,通過政府和市場的雙重動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持續發展。

      2024年“海漾青年”——海淀青年科學家系列活動由海淀區委組織部、海淀區人才局指導,海淀團區委主辦,海淀區青年聯合會、海淀青年科學家會客廳、氪星創服園區科協、北京氪星創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承辦。該系列活動共舉辦5期“海漾會客廳”主題沙龍、2期“海漾科技薈”AI人工智能專場活動和2期青年科技工作者訓練營,圍繞推動基礎研究、學科交叉融合、跨領域研究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持續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成果轉化平臺、創新服務平臺和社群成長平臺。

      下一步,海淀團區委將聚焦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所需所盼,繼續搭建更多協同創新的平臺,切實提高青年人才的獲得感、幸福感,促進大家在提升個人成長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同時,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