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上產改快車 拓寬發展通道 江蘇常州武進區讓產業工人“有為又有位”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24





    今年是中國南極科考40周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南極科考隊伍中有位來自江蘇常州武進區的柳工常州機械有限公司的產業工人代表葛志新。據悉,此次南極科考,葛志新將常駐秦嶺站,以設備機械師的身份,負責站內所有設備維護、保養、維修等保障工作。葛志新的成功是常州武進區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成果的縮影。

    從技術小白到硬核工匠

    今年35歲的葛志新已在柳工常州機械有限公司工作了8年。他的老家在連云港市灌云縣,1999年隨父母來到常州,現已在常州買房定居。只有初中學歷的他,進柳工前,做過外賣員。進入柳工后,從普通員工成長為高級鉗工技師;通過成人高考,又拿到大專和本科文憑;更是成為常州市唯一一位入選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的隊員。葛志新說,他在常州已經生活了20多年,對常州比老家還熟悉,此次出行還帶了常州蘿卜干。

    “在柳工,我不論是想學習技術、還是想提高學歷,總有平臺支撐。”在柳工組織的各類競賽中,葛志新總是名列前三,家中的獎狀已經有一指厚,正是一次次比賽、一張張的獎狀為他成功走向南極打下了基礎。

    他能夠入選南極考察隊和柳工“傳幫帶”的傳統密不可分。“我2016年進入公司時對挖掘機是0基礎,光學習基礎裝配地板鏈就花了一個月,但一直有師傅在帶我學習所有的知識,同事也一直傳授我小技巧。”葛志新憑著一股韌勁,白天學夜里練,花了半年的時間,在師傅以及師兄的帶領下成功從新員工中脫穎而出。“我的榜樣梁修影老師是武進工匠,他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葛志新一直把成為武進工匠列為自己的奮斗目標。

    近年來,武進區總工會致力引導廣大職工把職業作為事業、把崗位作為舞臺,始終保持執著追求的精神、盡職盡責的堅守,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對完美的不斷超越,真正把工匠精神落到實處。區總工會連續舉辦三屆“武進工匠”評選活動,培育了32名武進工匠。“從他身上可以看到進取專注、自律自信、持續學習、技藝精湛等非常符合工匠成長的前提特質。”柳工常州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銜人梁修影相信,葛志新必將成新一代的武進工匠。

    十分自豪&十項全能

    當記者提問為什么報名南極科考隊時,葛志新眼睛里充滿了期待與向往。 “南極科考不僅是一項科學探索的壯舉,更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我作為一名產業工人能參與其中,非常自豪。”葛志新告訴記者,前往南極他將接觸到更先進的設備,學習到新的維修技術。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35年,培養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0名左右市級工匠。常州市總工會印發《常州市龍城工匠培育工程實施意見(試行)》,提出構建多層次工匠人才培育體系,2024-2028年有計劃、有重點地培育一批工匠人才,五年共培育300名左右龍城工匠。在踏上前往南極的飛機時,葛志新表示,相信經過一年半的考驗,2026年回到常州后必將無愧于“工匠”稱號。

    從報名到成功入選用時一年半的時間。葛志新一邊苦練專業技術,一邊接受專業培訓,如今的他可謂“十項全能”。“武進有很多針對我們技術工人的學院和比賽,正是因為與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一起交流、學習、競賽,我才能成長得如此之快。”

    2023年,武進區總工會就創建培育了18家工匠學院、職工學堂。今年,更是借助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讓595名企業職工技能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現場解決問題31個,并組織各類培訓進企業178場次,發放學歷提升獎勵補貼9.1萬元,為技能人才提供培訓、取證、上崗、創業等多樣化的服務。武進區已培養了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勞動者隊伍。當下,武進區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產業工人對未來充滿信心。

    “獨木橋”變為“立交橋”

    很多人都會好奇葛志新成功背后的秘密。一位“鉗工”怎么能和科學家一起奔赴南極?答案就是搭上了國家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快車,如今產業工人成長的路徑正在由“獨木橋”變為“立交橋”。

    暢通產業工人發展通道,是武進區總工會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年,區總工會率先在湟里鎮后坊村成立村級夜校,激活鄉村技能資源和人才流量,同時聯合區人社局連續12年舉辦“技行武進”系列職業技能大賽近130余場,覆蓋13個工種,帶動全區1000多家企業開展崗位大練兵,有超過1萬余名優秀選手參賽,在全區范圍掀起了職業技能人才“練兵比武”熱潮。

    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一份份文件逐漸“落地”,一個個工人成功“升級”,不僅讓技能人才待遇提高、地位提升,而且向全社會傳遞出一個鮮明導向,那就是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讓武進產業工人蓄水池“滿起來”、競爭力“強起來”、腰桿子“硬起來”。截至今年10月,武進區已引進各類人才2.87萬人,共培訓各類勞動者和產業工人7680人次,組織日常職業技能等級認定131個場次,培育技能人才5400余人,新增高技能人才近2000人。(供稿單位:江蘇常州武進區總工會 文:吳文龍  孫杰  何新雨  戴玉蓉)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