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茶攜手“農產品流通可持續發展項目”,推進水果可持續種植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27





      11月26日,喜茶位于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的合作桑葚基地獲得“推進可持續種植示范基地”授牌。該評價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及瑞典環境科學院聯合發起的“農業流通可持續發展項目”項目組頒發,旨在認可喜茶在推動汕頭桑葚實現可持續種植方面的努力與成果。在實地考察喜茶桑葚基地及專題交流的過程中,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王文華對喜茶做出高度評價:“喜茶在桑葚源頭種植環節的積極參與和精細化管理,為新茶飲行業乃至其他領域的上游種植端品質管理探索可持續生產路徑提供了寶貴經驗。CCFA此次將該評價授予企業合作基地,也是基于喜茶在推動可持續種植方面的實踐。”

      基地的正式授牌,也標志著喜茶與金灶鎮桑葚基地的訂單農業合作成為深汕經濟協作的重要成果。汕頭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和科室負責人,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汕頭指揮部有關負責人,深圳對口幫扶協作駐潮陽區工作隊副隊陳建華,金灶鎮鎮委副書記、深圳駐金灶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林澤丹,金灶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陳利新等在出席專題交流座談時,也就喜茶在金灶鎮的創新合作實踐作出發言,希望與喜茶共同努力,將來自水果之鄉金灶鎮的桑葚一起“推出去”,打響知名度。

      今年,喜茶在過往長期合作、對桑葚種植情況充分掌握的基礎上,以訂單農業的合作模式,深度參與到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桑葚產地的種植過程中。來自喜茶汕頭合作桑葚基地的新鮮桑葚,已經成為近期回歸的人氣鮮果茶產品——酷黑莓桑中的主要鮮果原料,風味表現受到消費者好評。

      獲得首批可持續種植示范基地授牌,種植管理水平獲認可

      “農產品流通可持續發展項目”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及瑞典環境科學院聯合發起,旨在通過提升供應鏈上游的競爭力,推動果蔬農產品的綠色生產和品質提升。喜茶在汕頭金灶鎮桑葚基地以訂單農業合作模式推動的可持續種植實踐,得到了項目組的高度認可。雙方進一步攜手,對喜茶在廣東省汕頭市金灶鎮桑葚園基地的農戶、農業工人、合作社工作人員進行可持續種植專題培訓并頒發培訓證書。

      同時,項目組經過調研,認為喜茶桑葚產地因在鮮果基地管理建立了一系列體系化的制度和標準作為保障:例如食品安全管理可追溯性、鮮果采購的規范性、采收前農藥殘留監測、采收后產品處理以及食安相關風險控制等。因此被授予“推進可持續種植示范基地”,成為項目中具有代表性的示范企業之一。

      位于汕頭金灶鎮的桑葚產地群山環繞,土壤、水質均符合喜茶種植標準,理想的氣候環境更有利于桑葚的糖分積累和品質穩定。今年8月起,喜茶供應鏈團隊在汕頭實地走訪10個大村,確定近2000畝的首批桑葚合作果園,與近500戶農戶達成訂單農業模式合作意向,并在9月啟動了第一批桑葚鮮果的種植。在種植、采摘、發貨各環節中,喜茶以定制種植方案、建立實名制溯源監測鏈條等切實有力的支持舉措,積極引導合作農戶科學規范種植,實現更高品質的桑葚鮮果產出。經過首輪種植周期的實踐,喜茶已經篩選出1500畝桑葚果園及近400戶農戶進行穩定合作,打造初在新茶飲行業內規模矚目的桑葚訂單農業合作種植基地,同時也在桑葚產地深度管理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行業樹立了實踐示范。同時,此舉也在帶動當地農戶的增產增收,實現助農富農。

      授牌儀式當天,來自“農產品流通可持續發展項目”的團隊、廣東省農科院以及深汕兩地農業部門專家領導實地走訪了桑葚果園,并與喜茶供應鏈團隊進行了專題交流。在座談過程中,雙方就桑葚種植過程中的管控實踐和挑戰進行了詳細討論,將前沿的專業研究成果,與喜茶在田間地頭積累的規模化管理經驗相結合,為喜茶后續在桑葚可持續種植與品質提升方面的更深入探索,提供了切實的指導意見。其中,廣東省農科院桑樹團隊的王振江老師肯定了喜茶在帶動當地農戶種植轉型升級方面的價值。喜茶桑葚基地獲評‘推進可持續種植示范基地’,體現了市場和品牌端對上游供應鏈的積極影響。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的周慧副研究員也十分認可喜茶扎根產地、切實提升鮮果品質的舉措,認為這對加快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綠色化水平的提升,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相關法規要求,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喜茶精細化管理1500畝訂單農業合作果園,支持科學可持續種植

      在桑葚產地推行訂單農業模式,為喜茶這樣對品質高要求的企業更深度介入種植過程提供了可能。訂單農業是近年來盛行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農戶依據與農產品購買者之間所簽訂的訂單來組織農產品生產,可以更直接地對接市場需求。同時,需求方也可以更深度介入種植過程,得到更符合自身品質要求、風味更穩定的鮮果產出。

      喜茶在今年7月確定這一合作模式之后迅速啟動,組建起包括喜茶供應鏈人員、產地對接人員在內的近30人管理團隊,落實喜茶為汕頭產地所定制的桑葚種植和采購方案,并通過切實有力的支持舉措與全程的監督執行,確保桑葚產出品質。

      為引導科學施藥、降低食安風險,喜茶向合作農戶免費發放經喜茶篩選的更安全的農藥與農殘檢測試紙。農藥、化肥的使用已經成為現代農業中的重要環節。喜茶了解到當地桑葚果農過往在施藥的時機、具體的藥物選擇上情況不一,由此導致桑葚果實品質的起伏。為此,喜茶供應鏈團隊在制定包括施藥時間、用藥方式的詳細指導方案的同時,為農戶采購安全間隔期短、同時又能夠發揮除蟲病害作用的農藥并免費發放,以實際行動鼓勵農戶采用更科學的施藥方式,提升種植的安全水平。

      而在采摘期即將到來時,除了對桑葚的熟度、甜度等風味指標進行考核,喜茶還將桑葚樣品送到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明確各項農殘是否符合國標要求,并根據檢測結果對合作種植過程進行評估與復盤。此后的采摘期,喜茶向農戶發放農殘檢測試紙,以實現桑葚收貨過程的日常檢測,并將檢測結果與負責的農戶相對應,以規避送樣檢測環節可能出現的遺漏,進一步降低風險。

      從種植、采摘到配送全流程嚴控品質,喜茶打通上游“最后一公里”

      通過對接每一戶農戶的精細化管理,喜茶建立起桑葚品質管理的實名制溯源監測鏈條,打通了上游水果產地的“最后一公里”。這一鏈條覆蓋從種植、過程管理到發貨環節,通過對每一個環節上農戶的產出進行追溯、管理和反饋,確保桑葚質量。

      在桑葚收貨環節,喜茶要求將桑葚以500g規格的小包裝材料進行打包,并要求添加填寫有農戶信息與打包工人編號的外包裝標簽,以實現通過桑葚鮮果外包裝便可溯源至每一份桑葚所對應的農戶與產地。而喜茶也得以在整個環節中進行動態、持續的品質監測,并實時根據監測反饋,調整具體的管理流程。

      在采摘后的打包發貨環節,喜茶則通過多種方式整體提升到店桑葚的新鮮度。針對桑葚作為漿果類水果易磕碰、損壞的特點,喜茶供應鏈團隊在當地引入了快速預冷設備,當日采摘后即進行預冷處理,保證果肉新鮮度。同時自費向農戶提供小規格包裝盒、適用于小包裝的保鮮紙等材料,以更好保存鮮果果肉完整狀態。配合上產地當天收貨、當天發貨,以及針對全國主要門店采用“一日一配”的高周轉率狀態,喜茶以更新鮮的桑葚原料使用,充分保障鮮果茶產品的時令風味體驗。

      作為新茶飲行業的開創者與推動者,自創立以來,喜茶始終使用“真茶、真奶、真果、真糖”的高品質原料制作茶飲。特別是在堅持“真果”原料的標準上,喜茶歷經十余年的探索,在與上游水果產地廣泛建立產地直采模式合作的基礎上,已經建立起嚴格的鮮果品質標準和管理體系。隨著訂單農業合作模式的建立與實踐,喜茶進一步深入上游,以可持續種植的科學理念作為指導,持續探索鮮果種植水平與品質的提升,為用戶帶來風味更佳、品質更好的鮮果茶產品。同時,喜茶也在與“農業流通可持續發展項目”,以及來自地方政府、學界的各方積極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中國果蔬農產品產業的長遠發展。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