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10年前創業和投資領域的烈火烹油、風口遍地的景象,近幾年來靠踩中一個風口就能夠享受時代紅利的商業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了。
怎樣在經濟中低速增長的時代找到機會,扎根行業;怎樣靜下心來做好產品,耐住性子服務用戶,腳踏實地賺到利潤;怎樣提升能力持續生存,成為了每一位創業者、管理者甚至每一個個體,都需要認真面對的課題。
2024年10月21日,得到圖書出版了重磅商業圖書《真需求》,就是嘗試對上述問題做深度思考和回答。
真需求是商業世界的萬能鑰匙
《真需求》的作者梁寧,是著名產品人、商業思考者和觀察者。她不光是中國互聯網行業從誕生到崛起的見證者,更是其中的參與者。
梁寧給自己新書《真需求》起了一個副標題,叫作“商業世界的萬能鑰匙”。她認為,正如伊隆·馬斯克所推崇的“第一性原理”一樣,“真需求”就是這個時代讓企業能夠基業長青的“第一性原理”,只要讀者理解了真需求,掌握了找準真需求、滿足真需求的方法論,就等于拿到了打開商業世界大門的萬能鑰匙。
讀者在這本書里能夠看到,中國手機行業發展的30年,從山寨機到智能手機,你方唱罷我登場,每一代傳奇機型從興起到落幕,背后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20多年前,一款叫作腦白金的產品是怎么把保健品和禮品深度綁定的,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打一場集群化的認知戰都隱藏了哪些細節,這些細節在今天為什么還值得學;
中國網絡媒體發展的30年,一個個新物種是怎樣改變游戲規則的,從門戶網站、新浪微博到短視頻時代,為什么互聯網產品只要降低一個門檻,就能獲得巨大增長。
除此之外,讀者還能看到,梁寧是怎樣用“價值—共識—模式”這個通用模型去解釋各種商業現象背后的本質的。
書中指出,在商業世界中,價值是滿足需求的基礎。然而,并非所有的需求都是“真需求”,只有那些能夠觸動消費者內心、引發強烈共鳴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市場需求。因此,企業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通過市場調研、用戶訪談等方式,深入挖掘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并據此創造獨特的價值。比如,SHEIN的崛起、腦白金的成功營銷都是一種價值體現。
而在商業合作中,達成共識是促成交易的關鍵。蘋果與供應商的合作是一種共識,星巴克的危機公關也是一種達成共識,小米的網紅范式也是一種達成共識的模式。
模式則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模式,亞馬遜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一種模式,瑞幸咖啡的轉型也是一種模式。
書中也剖析了商業世界的具體案例,例如可口可樂為了下沉中國市場,是怎么用“利益相關人模型”進駐夫妻店和火鍋店的?初中輟學的李興平是怎么抓住網吧里的“真需求”做出hao123的,hao123又是怎么震撼學霸扎堆的門戶網站的?瑞幸咖啡在做空機構渾水的負面預期下,是怎么絕地求生用四個能力系統逆襲到今天的市場地位的……
每一位讀者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自己所關心問題的答案。
如果你是企業主、創業者,你可以了解到,到底應該做一款網紅產品過把癮就死,還是應該深耕品牌?為什么你的產品明明不錯,用戶就是不買賬?為什么說用戶畫像不管用了,你所服務的用戶人設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是投資者,你可以了解到,商業生態變化背后的底層邏輯是什么?不同人群的消費趨勢有什么變化?你想要投資的項目,有沒有窮舉產品的所有應用場景,有沒有和用戶達成共識?
如果你是一個有追求的個體,你可以了解到,怎樣挖掘自己內心的真需求,怎樣理解他人的真需求?怎樣用滿足真需求的方式來改善親密關系、家庭關系和職場關系?
梁寧說,人人都是造物者,我們都有造物之心。城市生活中的一切,都來自人的起心動念。念頭動了,問題就出現了,識別它,解決它,一點點湊齊所有的要素,造出并交付一個物品、一個服務,這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能夠向這個世界交付的自己所能抵達的真善美。
所謂的打磨產品,其實就是磨心:去偽存真,去掉妄念和矯情,讓這顆心越來越誠實,越來越坦然,你就能夠越來越如實地關照自己,關照世界。
學會找準真需求,學會構建商業閉環,本質上就是讓生命綻放,讓資源流動。
關于作者梁寧
作者梁寧早在20多歲時,她就跟隨倪光南院士研發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后來創辦了國內最大的戶外旅游門戶網站綠人網,并被騰訊收購;接著在騰訊做產品經理,經歷了最激烈的市場競爭。
在2014年,梁寧從騰訊離職,開始深入企業內部研究,并梳理自己多年對于產品的思考。
自北京中關村剛剛興起時,梁寧就與一大批創業者結下了友誼,雷軍稱她為“中關村才女”,在王小川、蔡文勝等朋友眼里她是“產品經理里的文人”。
早在博客盛行的時期,她分析商業的文章就被廣泛閱讀,在公眾號時期更是爆文不斷,一篇《一段關于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往事》被無數媒體轉載。前段時間她發文公布自己的新書上市,很多網友直呼“我的互聯網回來了”。
也正是基于梁寧的影響力和她獨特的觀察視角,這本《真需求》上市僅25天,銷量就突破了10萬冊,不得不說這是今年出版市場上的一個小奇觀。
《真需求》這本書是梁寧自2018年起歷時7年的潛心之作。它不僅是對自己商業思考的總結,對眾多企業案例的梳理,更是對中國商業崛起30年的解密。字里行間不光有對消費者心理、對人性的見微知著,也有對時代、對企業命運大江大河般波瀾壯闊的展現,更有對助力中國企業在未來的全球商業競爭中把握先機的期望。
梁寧發現無論是在商業發展的草莽時代還是今天的扎根時代,商業世界最原始的底色一直都沒變:找準真需求。很多企業之所以大浪淘沙,退出歷史舞臺,就是因為沒有切中用戶的真需求,以至于無法形成商業上的閉環。
而能在商業世界成功的人,一定是對自己的需求誠實,并能如實看到對方需求的人。這些人從不內耗,行動迅速,刀刀見血,而不會對自己的需求遮遮掩掩,對別人的需求視而不見。
梁寧說,她寫這本書的初衷,就是為了給出一個商業閉環的鏈路和次第,幫助在商業中探索的人,構建內心的秩序。有了這些秩序,無論是創業者還是個人,就能在探索日常熟悉之物的過程中,去偽存真,分辨出哪些需求是裝腔作勢、不疼不癢;哪些才是內心真實的渴求,一碰就疼,一拉就動。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