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常州各級財政部門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強化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關鍵性突破,持續提升財政政策、財政資金、財政服務多維度保障力,助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貢獻財政力量。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21億元、增長2.6%,稅占比85%、位列全省第一。民生支出達487.7億元、增長4.1%,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超77%。12月4日,常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4年度財政運行及服務高質量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市財政局局長管華出席并發布。
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今年以來,常州市財政部門遵循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原則,緊抓年度收入目標任務。全市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增長,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21億元、增長2.6%,稅占比85%、位列全省第一。從行業來看,新能源貢獻度持續提升,全市入庫稅收超億元的93家企業中,31家是新能源領域企業。
財政支出加力提效并重。常州市財政部門圍繞兜牢“三保”底線和“過緊日子”要求,嚴控“三公”經費、一般性支出等,把寶貴財政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做到“小錢小氣、大錢大方”。 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33億元、增長3.8%,其中屬于行政運行的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下降2.3%。聚焦民生實事緊抓落實,兌現民生“幸福賬單”,1-10月民生支出達487.7億元、增長4.1%,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超77%,持續擦亮美好宜居城市名片。
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持續提升資金效能。常州市財政部門從專項資金管理、支出標準體系建設、預算績效管理方面綜合發力,深化零基預算改革。以專項資金管理清理整合為抓手,形成涵蓋4大類19個領域52個專項的政府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專項數量較整合前下降近50%。
推進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持續健全保障機制。常州市財政部門出臺《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市與區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確定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市與區共同財政事權范圍,目前涉及13類42項。
加強財會監督管理,持續強化規范管理。常州市財政部門貫徹上級關于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力構建“大監督”格局,制定涉及財會監督責任分工、檢查紀律規定、結果跟蹤落實和綜合運用等制度,夯實全過程管理基礎。同時,推動構建“五位一體”的財會監督體系,組織開展財會監督專項行動。
加速數字服務建設,持續提升服務效率。常州市財政部門探索推進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惠企利民財政資金“直達快享”改革,由市本級擴面推廣至各轄市區、鄉鎮。1-10月累計直達兌付財政資金42.3億元,惠及企業7024家次、人才75.86萬人次。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實現全區域、全票種、全領域三個“全覆蓋”。截至10月底,全市已有2658家單位啟用財政電子票據,累計開具財政電子票據2.35億份,“指尖繳費”更便捷。
推動“兩重”“兩新”政策落地,持續擴大有效需求。常州市財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因地制宜出臺 “兩新”方案,配套具體實施細則,確保政策落地精準、資金補貼高效。在省市聯動支持基礎上,出臺“龍城設備貸”財政貼息政策,其中給予2024年貼息貸款總規模50億元,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制造業企業技改融資支持。下達設備購置更新獎補資金超3億元,惠及125個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技改投入72億元。落實市級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工作經費保障,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閉環管理,提升政府投資效益。1-10月,全市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98.78億元、涉及項目133個。
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設,持續釋放產業科創新活力。常州市財政部門健全財政扶持政策體系,集成調用全要素政府資源,1-10月共投入政府科創資金近96億元,推動產業聚力攻堅、科技自立自強。強化“發儲送用網”產業生態全鏈條支持,統籌各級資金推動新能源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助力推廣高層次人才“雙崗互聘”,持續支持“青春留常”,1-10月兌付“青年人才生活居住雙資助”“青春留常綜合資助”3.2億元、惠及近51萬人次青年人才。成立全省首支新能源產業專項基金即總規模50億元的江蘇新能源產業專項母基金,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1+3+X”市級政府投資基金矩陣不斷擴容,截至10月底累計投資項目450余個;市區兩級國有資金出資設立主投新能源領域基金33支,已投資本地新能源項目91個、撬動社會資本投資超300億元。
強化“六個常有”建設保障,持續擦亮美好宜居城市名片。常州市財政部門圍繞“六個常有”加大民生投入,精準保障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持續優化教育醫療資源配置,支持新增學位1.13萬個,動態調整民生保障標準和范圍,城鄉低保標準增加至每人每月104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提高為年人均不低于103元。全省首推老年助餐跨縣(區)共享政策,建立社區老年助餐補貼互認機制,助餐補助由市財政統一結算后與各轄市區清算,1-10月惠及超9萬名老年人。深入推進“常有安居”行動,支持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進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通過“一卡通”系統發放,便農支農政策力度彰顯。(供稿單位:江蘇常州市財政局 文:吳文龍 孫杰)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