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場日益多元化、復雜化的今天,居民理財的需求和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尤其是在年輕人群體中,多樣化的理財特征日益明顯,展現出年輕人對理財的熱情、創新和多樣性。近期,社交平臺Soul App旗下Just So Soul研究院發布《2024 Z世代投資理財行為報告》,探索年輕人究竟如何進行理財投資?他們的理財養老計劃如何設置?
理財達成退休自由?近4成00后想在35歲前實現養老財務目標
在不久前熱議的“00后跑步入A股” “00后整頓股市”等相關話題中,年輕一代總是被貼上“理財經驗不足”“待割韭菜”的刻板標簽。
而實際上,根據此次調研,超5成Z世代在20歲開始接觸理財,更有接近四成年輕人已理財3年以上。
33%的Z世代選擇在35歲前奮斗,開源節流,積累足夠一生生活的財富,為未來增添一抹安穩和閑適。越年輕的代際,這種愿望越急切和樂觀,近4成00后想在35歲前實現養老財務目標。他們希望能在非常年輕時就擁有享受生活的財富和時間,“放眼未來但活在當下”,是Z世代的真實心理寫照。
但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持樂觀理財態度的同時并不膨脹。報告顯示,Z世代理財收益預期其實不高,近5成理財目標僅為跑贏通脹。
當然,關于收益率的理想與現實存在著明顯偏離,或許因缺乏理財知識和實踐經驗,41.84%的18-24歲年輕人僅能實現0-2%年化收益率的佛系增收。銀行儲蓄、互聯網金融平臺(如支付寶等)、基金投資、股票、保險是年輕人的主要理財渠道,選擇比例分別為42.52%、39.27%、38.97%、29.26%和22.24%。
理財成Z世代重要社交貨幣,超8成年輕人在社交場景會談論理財相關話題
伴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Z世代成為理財投資市場新主力,“投資理財”這件曾經被認為是高參與難度與強封閉性的行為,在門檻降低的同時,正與日常社交、消費、娛樂等緊密聯系在一起。
此次調研中,一個有趣的發現是,理財已經成為Z世代重要的社交貨幣,超八成年輕人在社交時會談論理財相關話題,僅19.5%的受訪者表示“不會在社交時談論理財話題”。而在社交場合討論理財的年輕人中,有32.8% 的人會在社交平臺上和網友交流,17.3%會則關注社交平臺上博主、網友們的討論。
年輕人積極在分享信息、交流互動中獲取理財知識,“社交”本身也成為了Z世代“財商”進階、成長解惑的重要方式。
面對“如何獲取、學習理財知識”這一問題,與朋友、家人、同事等交流分享理財經驗(41.57%)、通過網絡資源和專業書籍自學(34.55%)、新聞報道或互聯網平臺推送中提及的信息(31.17%)、在社交平臺上與網友交流學習(30.82%)、關注理財博主或專家的社媒平臺賬號(27.44%)是年輕人選擇的五種主要方式。
當理財的信息獲取、渠道選擇、答疑解惑等環節與社交息息相關,理財決策本身也會受到社交的影響。報告顯示,近七成年輕人有過受社交關系影響而購買理財產品的經歷,其中,28.3%因熟人、社交圈推薦而購買,15.4%因金融機構專家推薦而購買,14%因為“圈內投資大神”推薦而購買,還有11.8%是因為社交平臺的網友推薦。
新一代青年群體的理財觀念已從單純的儲蓄思維逐步邁向投資理財的新階段,這背后離不開網絡的便利以及社交對理財投資環節的深度介入。Soul App旗下Just So Soul研究院發布的《2024 Z世代投資理財行為報告》,不僅展現了年輕群體投資理財的新趨勢,呈現當代年輕人多元生活方式的一角,也反映了網絡對新一代樹立自己的金錢觀和人生觀的影響力。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