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煤特鑿公司系統推進科技創新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2-25





      中煤特鑿公司在中煤礦建集團“特色發展”的戰略部署下,堅持“守正創新”發展路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健全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科技創新實力,奮力推進特鑿發展從“局部領先向全面領先轉變、國際先進向國際領先轉變”。


      加強科技創新機制平臺建設


      全方位完善管理機制。該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創新管理機制,明確了科技創新的目標、任務和流程。從項目立項、研發投入、成果轉化到知識產權保護等各個環節,均制定了詳細的規定和操作流程,以確保科技創新工作有序開展。通過研發項目組織管理機制的建立,激發了企業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工法創新、設備革新和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活力。通過研發經費管理機制的建立,明確了科研經費的投入比例,保證了技術研發人員的活動經費及購置儀器設備的所需資金。通過建立技術人才激勵機制,不斷培養高素質、高技術、高水平科研人才,并多方面聘請技術、信息、行業管理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擔任顧問,為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的引進、開發進行指導和技術咨詢。通過建立內外部合作機制,積極與省內外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技術研發水平。


      多層次構建創新平臺。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立足凍結、鉆井、土建三大業務板塊,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科技創新工作上不斷探索前行,逐步形成了以國家、安徽省和企業內部“三位一體”科技創新平臺為基礎的配套陣地,以促進科技創新工作高效率、高質量推進。通過制定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以高新技術企業為載體,創建了“安徽省特殊鑿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和“集團特鑿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了李自清、王宗金“勞模創新工作室”和楊光、宋亞楠、邵長平“職工創新工作室”,涵蓋了各業務板塊的科技創新工作。該公司將部分創新工作室建設在項目前沿陣地,主攻施工生產中遇到的各類技術難題和提質增效課題,同時培養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通過持續創建與維護,特鑿公司自有平臺與集團“礦山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銜接形成了“4+5”多層次、多領域科技創新平臺。


      加大科技創新人才資金投入


      建強高水平科技人才梯隊。該公司采用在實戰中練兵、在項目中成長的人才培養方式,依托省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與開發項目,以企業戰略目標和發展趨勢為引導,集中優勢資源、協調政策導向,協同相關方力量、加大傳幫帶力度,全方面培養和用好科技人才,同時加強技術培訓和交流,不斷拓展科技工作者的創新視野、意識和能力,為企業創新發展打造了一批精通業務、熟悉管理的復合型技術骨干和課題組帶頭人,培養了一批具有絕對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目前,特鑿公司擁有科技人才411人,具有高級職稱70余人、中級職稱250余人,一級、二級建造師200余人(證);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煤炭行業優秀總工程師1人、煤炭行業工程建設標準“突出貢獻個人”1人、安徽省屬企業“538英才工程”高端人才和拔尖人才7人、安徽省第十四批“115”產業創新團隊1個。此外,該公司與安徽建筑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9人,晉升工程師及以上職稱44人。


      保持一定的研發投入強度。該公司于2021年申報成為高新技術企業以來,每年研發投入強度均保持在3%以上,2024年截至9月研發投入強度已達4.27%。除企業自身投入外,該公司還高度關注省、市相關政策導向,充分發揮在特殊鑿井技術上的優勢進行科研攻關及科技成果工程化,積極爭取政府的科技扶持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2020年11月6日,“綜掘機快速掘進條件下斜井井筒凍結法施工關鍵技術”獲得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發專項立項,是省內第一個建筑類科技成果工程化項目,獲得省市財政資助經費200萬元,于2024年5月順利通過驗收。2021年11月,“智能化豎井鉆井裝備項目”被省發改委“三重一創辦”推薦為第五批引導資金擬支持的省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項目,獲得省、市、區級支持資金共2967.02萬元,于2024年6月順利通過驗收。


      加快科技創新整體實力提升


      內外并舉釋放創新動能。該公司始終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加強內外部科技創新合作,努力推動實現“從0到1”的更多突破。對外,先后與安徽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安徽建筑大學、西北大學、煤炭工業合肥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建立密切合作。在提高鉆井效率、泥漿資源化利用、凍結施工智能化自動化、二氧化碳跨臨界凍結、千米凍結深井鉆孔施工等關鍵技術上,開展科研攻關,努力突破行業技術瓶頸,形成獨有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力。對內,實行“課題小組負責人負責制”,堅持科技創新為生產服務的原則,圍繞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研究與改進,依托典型工程項目,成立若干個課題研究小組,設立科研課題、制定專項方案,發動技術中心專家力量,協同內外專家資源、科研機構、高校等,形成一批可借鑒可推廣的科技創新成果,促進企業經濟效益和品牌價值雙提升。


      持續產出更多創新成果。自2018年特鑿公司將科技創新提到更新的高度以來,共立項開展科研項目32項,其中安徽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2項,經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關鍵技術2項;獲得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5項;榮獲安徽省專利優秀獎1項;獲得省部級工法6項,授權專利126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獲得市級以上“五小”創新成果9項;以港珠澳大橋拱北隧道頂管凍結項目為依托的科研成果亮相安徽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科技創新成果展。主編和參編標準規范4項,其中主編的國家標準《礦山立井凍結法施工及質量驗收標準》(GB/T 51277-2018)已于2018年9月1日實施,并編寫了《凍結施工手冊》《聯絡通道凍結法施工技術管理手冊》等4個著作。


      大力推進成果轉化應用。在安徽省重大新興產業專項“智能化豎井鉆井裝備項目”實施期間,該公司累計完成投資15270萬元、產值23801萬元、稅收1138萬元,新增就業225人,聚集上下游企業合作20家。自主研發的ZMD120/1200新型鉆機及關鍵技術已在國內鉆井法施工井筒最深的陶忽圖北風井項目成功投入使用,直徑5.0米超前鉆月度進尺突破110米,創下西部地區侏羅系地層月施工鉆進速度新紀錄;鉆進深度達749米,創下煤礦鉆井法施工世界最深鉆進紀錄。該項目針對我國西部高寒地區富水軟巖地層條件,開展高效鉆井裝備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高效鉆井裝備配套的新型井壁、壁后充填固井新型材料、充填工藝等方面研究,對填補西部軟巖鉆井法施工空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建井機械化作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者:高梅、應天怡)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