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數十年的發展,深圳已從最初的眼鏡代工生產地,逐步成長為全球中高端眼鏡的重要制造基地,并向著品牌化、智能化的未來邁進。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在即將啟幕的2024 LIGHT VISION 深圳國際眼鏡業博覽會上,可以一窺深圳“視界之城”的產業版圖。
代工出發 深圳眼鏡產業的成長路
中國眼鏡看深圳。
數據統計顯示,深圳眼鏡產業年產量高達1.25億副,年產值超過150億元,產量約占全球中高端眼鏡市場的50%。
這一成就的背后,是深圳眼鏡企業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和持續創新。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深圳眼鏡行業憑借改革開放的東風和毗鄰香港的地理優勢,迅速發展成為全球眼鏡制造的重要一環。如今,深圳眼鏡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重要地位,還遠銷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
深圳眼鏡看龍崗。
龍崗眼鏡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三來一補”政策大力推行。深圳第一家眼鏡廠——橫崗光學廠,就是由香港商人林賢生于1983年在龍崗區橫崗街道168工業區創辦。有橫崗光學廠探路在前,越來越多香港龍頭眼鏡企業加速來深圳投資建廠,逐漸形成了以龍崗區橫崗街道為核心的深圳眼鏡產業集群。
彼時深圳眼鏡工廠只管加工制作,最早一批來深圳建廠的香港眼鏡企業客戶均是國際一線品牌,比如Gucci、阿瑪尼。
完善的產業鏈 托起深圳的眼鏡“視”界
經過多年發展,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深圳眼鏡產業鏈逐漸完備,有優質的產業工人,成熟的工藝和生產配套,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產業集群。
眼鏡的結構看起來并不復雜,但實際上工序較多。生產一副普通眼鏡最少需要120道工序,最長則要300道以上,絕大部分工廠都不會自己包攬整個生產鏈條。
在深圳橫崗眼鏡產業帶,需要任何一個配件,半小時可以找到。
以橫崗街道及園山街道為核心向外輻射,有接近1200家生產型眼鏡工業企業聚集在深圳市龍崗區50公里內。這些企業每年生產超1.25億副眼鏡,年產值超百億,出口占比曾達80%,承包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中高端眼鏡制造,為LV、Chanel、雷朋、暴龍等眾多國際品牌代工。
豐富的國際一線品牌代工經驗,和兩代人的創業打拼,讓“找好工廠要去深圳”成為眼鏡業內的普遍共識,這種產業鏈配套完善的優勢,使得深圳眼鏡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能夠迅速響應市場需求,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托起了“深圳制造”四個字在中高端眼鏡制造中無可替代的江湖地位。
目前龍崗區正在建設全國首個眼鏡“工業上樓”項目。產業大樓和產業園的落地,一方面可以提供更現代化的廠房和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也能給到更優惠的價格,企業可買可租,進一步發揮產業集群優勢效應。
品牌和創新 深圳眼鏡產業煥新出發
近年來,隨著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深圳不少眼鏡企業也已經意識到轉型勢在必行,要從代工制造轉向品牌打造,讓“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
自1999年創辦慧明眼鏡有限公司起,李照教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眼鏡代工上,曾因缺乏品牌經驗,走了不少彎路。
作為中國眼鏡品牌代表之一,該企業的兒童鏡已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
創立于1998年的深圳慧明眼鏡廠,最初是為全球最大的眼鏡集團“陸遜遞卡”提供專業工藝與生產服務。2004年,慧明眼鏡廠注冊“李白”商標,并從中國古老的榫卯結構中獲得靈感,研發出適合兒童佩戴的眼鏡。經過多年精心經營,該品牌系列已遠銷海外多個國家,作為中國眼鏡品牌代表之一,被越來越多人看見。
此外,深圳市嘉駿眼鏡有限公司推出工廠自營高端品牌;深圳市柏琪眼鏡制造有限公司推出“柏琪”、“金玉良品”等多個自有品牌;深圳德嘉眼鏡有限公司致力于做亞洲人佩戴舒適的眼鏡產品……
深圳眼鏡品牌化成為一種選擇。品牌化離不開研發和生產。
深圳市眼鏡行業協會秘書長蔡斌表示,“橫崗眼鏡的研發和創新主要圍繞兩方面,一是材料研發,以鈦金屬和醋酸纖維料兩種為主,目前都可實現自產自銷;二是設計,目前中國最好的眼鏡設計師都在深圳。”
此次2024 LIGHT VISION 深圳國際眼鏡業博覽會上的創新技術展區,涵蓋新型材料、先進工藝等領域,從基礎的原材料到精密的零部件。產業鏈配套展區,展示先進的生產設備及表面處理、眼鏡辦公系統。兩大展區著重展現產業鏈的完整性和各環節間的緊密聯系,為眼鏡生產商、供應商及行業伙伴搭建一個高效的交流合作平臺。
追隨到引領,設計創新引領智能潮流
隨著深圳眼鏡行業從傳統制造基地向全球高端眼鏡品牌輸出地轉型,眼鏡設計的創新趨勢正引領著整個行業的變革。
在這一過程中,深圳眼鏡企業不僅注重產品的功能性與美觀性,更將科技元素融入設計之中,推動了智能眼鏡與可穿戴設備的興起。
近日,博士眼鏡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在智能眼鏡業務上已與星紀魅族、雷鳥創新、XREAL、界環、李未可、ROKID等品牌開展合作。
今年7月,博士眼鏡與李未可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將在全國50家博士眼鏡門店線下首發李未可——MetaLensChatAI眼鏡,MetaLensChatAI眼鏡搭載了自研大模型WAKE-AI,具備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等多模態交互能力。該眼鏡能在500毫秒內快速響應用戶指令,支持百科問答、學習輔助、英文翻譯、語音導航、情感陪伴等多種功能。通過云端服務,WAKE-AI大模型還能實現超快速響應,滿足不同場景下的功能使用。
眾多企業在深圳創新氛圍中積極探索,將前沿科技融入眼鏡設計。LOHO 與閃極科技聯合發布的「拍拍鏡」A1 便是例證。其設計上兼顧時尚與舒適,性能卓越,拍攝、芯片、聲學、續航、重量等方面表現出色,軟件與 AI 服務更是亮點紛呈,接入多主流大模型廠商實現多模態數據處理。類似閃極的企業不斷涌現,而此次在深圳舉辦的國際眼鏡(智能穿戴)設計大賽也將助力智能技術與傳統眼鏡融合,使眼鏡轉變為智能穿戴設備,為行業注入活力,拓展市場,引領行業變革走向新高度。
貝哲斯智能眼鏡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規模將達到1067.78億元,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預測為18.56%,這表明眼鏡設計的創新趨勢正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新引擎。
作為設計之都,時尚之城,深圳眼鏡產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篤定前行.........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