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主辦,神經腫瘤分會與顱神經疾病分會承辦的第四屆華南神經外科論壇于廣州隆重舉行。此次論壇匯聚了國內外神經外科領域的臨床專家,共同探討神經外科精準醫學前沿技術及臨床應用。
圖:第四屆華南神經外科論壇開幕式現場
本次大會,樹突精密的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在專題會中進行了主題探討,為神經外科帶來了全新的細胞級精準手術解決方案,會議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神經外科黃廣龍教授任主持人。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何科君教授發表了題為《新型顯微鏡在膠質瘤手術中的應用》的專題報告,提出惡性膠質瘤生存預后非常差,其手術治療原則為“最大范圍安全切除”,這意味著手術要非常精準且安全。然而,由于腫瘤位置復雜且邊界模糊,其邊界識別成為手術難點。傳統的術中核磁、術中超聲、術中導航等方式確定的邊界為影像邊界,如今已發展至細胞邊界,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是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術中手持顯微鏡EndoSCell?。
何科君教授表示:“它具有1200倍的光學放大性能及超高分辨率,能夠幫助醫生術中直接觀察腫瘤細胞,看清腫瘤形態。且EndoSCell?與HE病理的敏感性、特異性高度一致,為手術提供了可靠指導。”
圖: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何科君教授發表專題報告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神經外科陳銀生教授也在《腦膠質瘤組織邊界的突破--熒光引導細胞級邊界》的專題報告中表示,膠質瘤浸潤性的特殊生長方式以至于“沒有邊界”,部分膠質瘤甚至侵犯或臨近重要神經纖維束,手術易損傷,影響神經功能。他強調,面對這些復雜情況要做到精準識別邊界并最大化切除,除了依靠術者的經驗、理念,還需要新技術的進步。
陳銀生教授指出,EndoSCell?能夠幫助醫生辨別亞細胞結構,辨別細胞核的形態。并分享了相關識圖法則:“醫生可以根據細胞核異型性、核密度來判斷術中可以參考的邊界。一般來說核異型性明顯、核密度高且不規則的就是腫瘤細胞。”
圖: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神經外科陳銀生教授在報告中分享EndoSCell?識圖法則
此外,他還分享了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神經外科在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間,已經對10例腦腫瘤病例開展了含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輔助在內的多技術聯合的手術,涵蓋膠質瘤、轉移瘤、腦膜瘤,對EndoSCell?的應用也有了一定的臨床體會:“手術顯微鏡只是放大表面細節,而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找到切緣處的殘留腫瘤細胞,從離體和在體的應用結果來看,EndoSCell?是一項值得參考的細胞學邊界判別技術,未來我們準備納入更多的臨床試驗。”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神經外科黃廣龍教授在會后總結中表示,膠質瘤切除程度與預后正相關,邊界識別問題一直困擾神外醫生,EndoSCell?讓我們在細胞學邊界領域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EndoSCell?利用熒光落射原理和高精度防抖技術,將傳統大型光學顯微鏡縮小至千分之一,同時保持最高1280倍的光學放大性能,為外科醫生提供了全新的術中細胞級熒光導引,能夠輔助醫生術中開展高效、實時、精準的切緣判讀,進而實現最大化安全切除,因此也被譽為外科醫生的“細胞眼”。該技術在國內的臨床應用已超過300例,相關研究表明,其圖像與HE病理圖像具有高度一致性,組織判讀精度超過90%。該技術率先運用于神經外科,輔助腦膠質瘤、腦膜瘤、垂體瘤、轉移瘤、神經鞘瘤等顱內或髓內腫瘤術中切緣實時探測,并在輔助癲癇灶探查、煙霧病血管流速評估等方面進行了拓展,初步展示了其效果及獨特優勢。
會議期間,眾多專家蒞臨樹突精密精密展臺參觀交流,對EndoSCell?的直觀性和易用性表示了認可,并就其技術原理及臨床應用展開了深入討論。未來,隨著相關臨床研究的深入和推廣應用,該技術將為更多患者帶來更加精準、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案。
圖:專家蒞臨樹突精密精密展臺參觀交流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