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微短劇竟成犯罪分子目標,請重視個人信息保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1-06





      在這個信息碎片化時代,微短劇以其短小精悍、情節緊湊刺激的特點迅速打入大眾市場,成為許多人在忙碌中獲得片刻休閑的首選,發揮了巨大的情緒價值。然而,這種新興娛樂方式背后卻隱藏著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近日,一起涉及女子因觀看微短劇而被犯罪分子盯上的案件,再次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敲響了警鐘。


      案件發生在浙江杭州,王女士是一位熱愛觀看微短劇的中年女性。在享受劇情帶來的快感時,她未曾料到自己的個人信息已被不法分子悄然獲取。一名自稱姓李的男子通過社交平臺私信王女士,每日對王女士噓寒問暖,意圖建立親密關系。經過了一段時間,王女士逐漸放下戒心后,李某告知王女士有一項關于虛擬幣交易的賺錢機會,并把自己的賬號和密碼交由王女士,按照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后,王女士果真賺到了一些錢。因此,在嘗到甜頭后,王女士將自己的積蓄25萬元存款全部取出,打算都投入虛擬幣交易,所幸屬地警方及時介入,才挽回了她的財產損失。


      這起案件并非個例,隨著微短劇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陷入了類似的騙局。消費者通過微短劇平臺留下評論,犯罪分子通過用戶的評論分析其個人習慣,并推斷出是否具有相應的財富可供他們進行詐騙。在選定受害人后,利用情感問題,精心編織騙局,誘使其上當受騙。這種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財產權益,更對消費者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通過此類案件可以看出,詐騙分子是在獲取受害者個人信息后,針對受害者在網上消費的個人喜好定位精準畫像,精心打造詐騙劇本。因此,馬上消費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


      1、 日常在使用網絡時,消費者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在網絡上進行評論、私信、發彈幕等關于個人向的言論輸出時,應避免透露過多個人信息,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以及避免點擊不明鏈接或下載未知來源的應用程序。


      2、 謹慎對待網絡上的陌生人,不與陌生人交淺言深,特別是涉及錢財的相關事宜,應慎之又慎。


      3、 投資需謹慎,務必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與風險評估,理性對待高額回報承諾,避免上當受騙。


      4、 積極學習網絡詐騙的相關知識,了解網絡詐騙的基本套路,增強自己的反詐意識。如不幸被騙,第一時間保留證據并向公安機關報案,最大限度挽回損失。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