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科創Pre獨角獸(2024)以中國式現代化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求為新起點,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為方向,聚焦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方向,結合獨角獸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規律、特征,旨在系統跟蹤和挖掘具備高成長潛力、高科技創新硬實力,有較大潛力躍升為獨角獸的企業。
“賽迪科創Pre獨角獸”是指估值尚未達到10億美金,目前不屬于獨角獸且未上市,但具備高成長性,在3-5年內極有可能躍升為“獨角獸”的創新型高成長企業。Pre獨角獸作為獨角獸企業的后備力量,對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興引擎。
*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賽迪科創Pre獨角獸(2024)企業具備高成長潛力、高科技創新硬實力兩大突出特點。Pre獨角獸正成為推動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 區域分布:三大城市群聚集近九成,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硬實力領先全國
*數據來源:賽迪科創,2024.12
從區域分布看,賽迪科創Pre獨角獸(2024)區域集聚明顯,三大城市群集聚了近九成賽迪科創Pre獨角獸企業,其中,長三角Pre獨角獸企業增加迅速,入圍62家企業,為三大城市群之首,科技創新硬實力全國領先;京津冀城市群入圍13家企業,主要聚集在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入圍12家企業。三大城市群入圍企業合計占比87%,其中,江蘇省入圍企業數量居于榜首,入圍23家企業;其次是浙江省18家、上海市16家、北京市13家、廣東省12家。
*數據來源:賽迪科創,2024.12
長三角城市群作為全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的區域,在Pre獨角獸孵化、培育上成效顯著。上海作為長三角城市群龍頭,具備強政策力度、強金融實力,強勢吸引了全球資本集聚,為長三角城市群創新創業企業快速成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區域內其他城市也不斷發力打造創新生態體系。從入圍企業來看,上海已形成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在其產業賽道方向獨占鰲頭,蘇州緊追其后,在新能源和集成電路兩個方向齊頭并進,常州集聚創新資源,在新能源領域呈異軍突起之勢。
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創新水平全國領先,高校及科研院所全國居首,聚集了大量科技創新人才,具備優良的創新創業環境有助于Pre獨角獸企業孵化。北京作為京津冀城市群領頭羊,積極推動區域內科技創新及產業協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生態培育,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并不斷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高效銜接,帶動京津冀城市群壯大產業體系。入圍企業主營業務主要涵蓋了航空航天、集成電路、自動駕駛等硬科技領域,反映出京津冀城市群在全力服務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上已有成效。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國制造業基礎最雄厚的區域,不斷發力構建科技創新新高地,憑借在科技創新、產業協同、政策支持等方面綜合發力,推動了創新型高成長企業高速發展,Pre獨角獸企業培育成果豐碩。深圳作為區域內科技創新領先者,聚集了大量創新型高成長企業,具備較強的技術創新實力,從入圍企業涵蓋了機器人、集成電路等領域。緊隨其后的廣州、東莞等城市也不斷發力打造創新生態,共同構建了一個以“廣深港”與“廣珠澳”為“雙引擎”的科技創新走廊,合力推動區域內產業升級及高質量發展。
二、城市分布:“北上深”位列第一梯隊,聚力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
賽迪科創Pre獨角獸分布在29個城市,Pre獨角獸企業呈現高集聚特點,上海、北京、深圳排名前三,分別入圍16家、13家、10家。
*數據來源:賽迪科創,2024.12
北京擁有全國最強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強政策疊加多方資本賦能,Pre獨角獸培育具備“向新力”。通過科創母基金、高精尖產業投資基金帶動了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企業,助力了創新型高成長企業快速成長。并搭建了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服務平臺,激發高成長企業創新創業活力,為Pre獨角獸企業孵化提供了強支撐。
上海入圍企業數量居首,彰顯科技創新硬實力。上海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及產業升級,通過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對人才、資金、技術具備虹吸效應,憑借高質量創新生態、發達的金融體系、及全球資本聚集,推動了Pre獨角獸企業的孵化及蓬勃發展。
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通過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為Pre獨角獸企業孵化、培育提供了堅實基礎。通過構建靈活高效的科技合作機制,實施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共建重大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在技術創新、賽道開拓方面取得領先地位。并且深圳規劃建設了制造業創新中心,出臺了專項支持計劃,推動了硬科技企業成長,Pre獨角獸企業孵化、培育成效顯著。
(后續將陸續發布賽迪科創Pre獨角獸(2024)入圍企業賽道分布、企業成長性等解讀文章,敬請關注!)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