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馬上到了,大街小巷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紅包作為春節的傳統習俗,承載著人們對親朋好友的祝福和對新一年的期待。然而,當我們在享受這份溫暖和喜悅時,詐騙分子卻利用紅包這一美好的事物,精心布置了陷阱。
前不久,江蘇徐州的曹某被拉入一個微信紅包群,一進群,就看見群內不斷有人發紅包,曹某隨手搶了幾個,單個金額不大,但一直有人發。隨后,群里有人說,想得到更大的紅包,可以進“高級群”。曹某很心動,隨即馬上有人發鏈接誘導他下載一款App,說在App上做任務,就可以進入高級群,并得到更大的收益。曹某趕緊照做。進入“高級群”后,群內成員不斷曬出收款到賬截圖,管理員也給曹某發來了做任務的說明。曹某一看,要做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在APP上給一些商品刷單,自己先墊付貨款,然后管理員再把貨款和傭金全部返還給他。
曹某試著做了幾單小任務,傭金和貨款很快就到賬了,曹某更加堅信這是個“天大的好事”,于是開始嘗試做一些大的任務。所謂大的任務,就是墊付的金額較大,流程都差不多,就在曹某做完一單后,卻沒有等到這筆訂單的貨款和傭金。
此時,群管理員稱曹某做的任務是“組合單”,必須完成4單才能提現。曹某按照要求陸續加大投入,但群管理員又以“操作失誤”、“賬號被凍結”等借口,誘騙他向指定賬戶累計轉賬42萬元。直到傭金遲遲不到賬,管理員也聯系不上的時候,曹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隨即報了警。
根據辦案警官的描述,這是一個典型的刷單返利類詐騙案例。此類案件位列公安部2024年6月公布的“十大高發電信網絡詐騙類型”,發案量和造成的損失數均居首位。這也是變種最多、變化最快的一種詐騙類型,受害者人數也在不斷攀升。
根據該案例,此類詐騙通常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首先,是引流階段,通過“紅包”、“領獎”等借口,利用人們愛占小便宜的心理,吸引目標人群,然后誘導其下載虛假App,做任務。
然后,就是誘導階段,通過群內成員的虛假收益截圖制造“賺錢效應”,讓受害者誤以為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機會。此時,再讓受害者先嘗到甜頭,通過小額任務的順利提現,進一步獲取其信任。
這個時候,再以“任務未完成”、“操作失誤”等借口,誘騙受害者不斷加大投入,直至受害者發現被騙,此時的管理員們已經消失不見了。
為此,馬上消費特別提示廣大消費者,春節期間,紅包雖是傳統習俗,但陌生群聊中的紅包可能暗藏玄機,不要隨意點擊陌生人發送的紅包鏈接或下載不明來源的App。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任何看起來讓你輕松賺大錢的“生意”都有可能是陷阱。
另外,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隨意點擊陌生鏈接,避免個人信息泄露。一旦發現自己或身邊人有可能遭遇詐騙,應立即停止轉賬操作,并保存好相關證據,及時報警。
最后,每逢年節,都是詐騙案件高發期,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錢袋子”,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春節。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