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還要提高學生道德情操、增強他們跨文化交際能力,努力培養更多的“四有”青年。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發掘東西方社會、文化的異同點,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突出我國制度文化的先進性、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而形成對黨、國家以及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著重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辨水平,提升人文素養,強化團隊合作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圍繞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文將從“愛國、友善、敬業”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逐夢新征程
在英語教學中,有很多關于夢想的話題。要引導學生對美國夢和中國夢有一個更為深入的認識和探討。美國夢和中國夢是兩個具有深刻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的概念,它們各自體現了不同國家的價值觀、發展理念以及人民對于未來的憧憬。從價值層面來說,美國夢強調個人主義,它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應追求個人的自由、獨立和成功。這種觀念鼓勵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創新和創業精神來實現經濟上的成功和社會地位的提升。中國夢則更加注重集體主義,它強調集體利益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性,認為個人的成功與國家和民族的繁榮緊密相連。在實現途徑上,美國夢更多地依賴于市場經濟的自發運行和個人的創業精神。而中國夢則依托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強調政府的引導和規劃作用。它注重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追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從社會意義來看,美國夢的社會意義在于它激勵了無數人勇往直前,不畏艱難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從而促進了美國社會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而中國夢則涵蓋了國家、民族和個人三個層面,強調三者的統一和協調發展。它追求的是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注重公平正義和社會的整體福祉,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深刻認識到我們的中國夢是由每個中國人的夢想構筑,要通過對個人夢想的探索升華到對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此外,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也是愛國主義的重要體現。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包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張。如“天人合一”思想,認為人和天地萬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是這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主導因素。人們應該審慎地對待自然,在調節自然使其符合人類愿望的同時不要破壞自然,而應使人類與自然相互協調。一段時間以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正在使我們賴以生存的藍色星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而人類本身也將為此付出巨大代價。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一主題的探討,對國家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理念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并要在平時很好的貫徹各項環境治理的政策法規。
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其中家庭倫理思想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把“修身、齊家”看作“治國、平天下”的基本前提。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一直是家庭關系的重要內容。在傳統意識中,西方人比較注重獨立自主,因此西方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往往比較疏離;相反,東方的親子關系往往比較緊密。然而,無論疏離還是緊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紐帶都是關愛。尤其對于年長的父母來說,子女的關心與陪伴遠遠勝過物質的給予。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并處理好現實生活中的家庭倫理和親子關系。引導他們分析老齡化社會背景下,我國面臨的諸如“空巢老人”等許多社會問題,并對照自身進行深入反思。學生應該給予父母更多的關愛,這是家庭和諧的要義,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一環。要使他們認識到,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最無私、最偉大的。子女與父母的融洽相處是構建和諧家庭關系的關鍵,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學生要充分認識父母的付出與辛勞,多和他們溝通、交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關愛。
同時,要把對自己父母的關愛延展到整個社會層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青年學生要將中國優秀傳統美德更好的傳承發展。只有國家、社會、個人各個方面都對此給予充分的關注,才能讓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我們的社會才能越來越和諧。
三、引導學生志存高遠、做新時代“四有”青年
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應是四有青年首要的與核心的價值追求。21世紀的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的新型國家。如果喪失了共產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優秀兒女歷經艱難開創的偉大事業就將化為烏有。社會上有一部分人認為,共產主義是空洞的說教和虛無縹緲的幻想,同普通群眾沒有什么關系。這是對共產黨人和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的極大誤解。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先鋒隊的共產黨人及其從事的革命運動,沒有任何自身利益的動機,他們只是揭示和代表了全人類的長遠和整體的利益。他們絕不否定個人利益,恰恰相反,共產主義運動是最有利于最大范圍的人們的個人利益的。因為,他們開展的一切斗爭的最終目的,是包括無產階級在內的全人類的解放。這是除共產黨之外,歷史上任何階級和政黨都不主張也不可能做到的。由于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共產主義就一定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由于與人類根本的和長遠的利益充分一致,共產主義就能夠成為被人類的絕大多數擁護并努力推動的事業。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愛國、敬業、友善則是公民個人層面的重要準則。教師可以通過雙語宣講、課堂小組討論、個人口語展示、翻轉課堂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的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去。從而拓寬學生的政治視野,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同時深化對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理解。更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通過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透析,對自身價值觀的檢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這一過程中深化德育教育,突出育人目標。(作者:天津體育學院 王茁)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