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與北京同仁醫院團隊發表研究 揭示慢性鼻病復發關鍵機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1-22





      慢性鼻竇炎及鼻息肉等疾病多年來困擾著全球數億患者,其癥狀包括鼻塞、流膿涕、嗅覺喪失和頭痛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隨著空氣污染和過敏原的增加,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地區,這一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患者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更為嚴重的是,手術和藥物治療后,慢性鼻竇炎和鼻息肉極易復發,成為醫學領域的世界性難題。

      1月16日,北京時間,清華大學醫學院祁海教授團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張羅教授團隊,以及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建斌副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揭示了一種全新的免疫機制,找到了導致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反復發作的“真兇”——一類特殊的記憶性CD8? T細胞。這項研究為疾病治療的全新方法和藥物研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標志著中國學者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突破性成果。

    清華大學與北京同仁醫院團隊發表研究 揭示慢性鼻病復發關鍵機制

      十年研究揭示鼻病頑疾的潛在病因

      該研究聚焦于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免疫學機制,通過長達十年的探索和實踐,發現一群與眾不同的記憶性CD8? T細胞在疾病復發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健康人體中,記憶性CD8? T細胞是保護人體免受病毒侵害的重要免疫細胞,能夠迅速識別和消滅病毒感染的細胞。然而,在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體內,這類細胞卻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特性。研究團隊發現,這些T細胞分泌一種特殊的顆粒酶K,而非傳統的顆粒酶B。顆粒酶K能夠直接激活人體的補體系統,導致組織細胞損傷,并加重炎癥反應。同時,這些細胞具有極高的活躍性,會反復遷移到鼻部組織,持續加重炎癥,最終導致疾病的反復發作。

    清華大學與北京同仁醫院團隊發表研究 揭示慢性鼻病復發關鍵機制

      “免疫衛士”成疾病復發“元兇”

      這一發現首次揭示了顆粒酶K在慢性鼻病復發中的關鍵作用,并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研究團隊進一步開展了針對顆粒酶K的動物實驗,結果顯示,清除或抑制CD8? T細胞中的顆粒酶K能夠顯著減輕炎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這表明,顆粒酶K和記憶性CD8? T細胞不僅是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復發的重要因素,還可能成為預測疾病進展和治療響應的重要生物標志物。

      開創性研究或將改變治療格局

      在未來的應用前景中,這一研究成果為開發針對顆粒酶K的精準靶向藥物鋪平了道路。通過抑制顆粒酶K,可能有效減少疾病復發,為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療選擇。祁海教授表示,團隊已篩選出針對顆粒酶K的候選抑制劑,并計劃進一步推進臨床轉化工作,希望盡快將這一突破性成果轉化為能夠惠及患者的實際藥物。張羅教授也強調,這一研究是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完美結合,未來將加快臨床試驗步伐,為患者帶來更高效和更安全的治療手段。

      這項研究不僅首次發現了一類全新的記憶性CD8? T細胞亞群,還解析了顆粒酶K通過激活補體促進炎癥的全新通路,提出了以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為代表的呼吸道慢性炎癥的全新免疫學機制。研究成果為開發新型治療方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其發表標志著中國學者在慢性鼻病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

    清華大學與北京同仁醫院團隊發表研究 揭示慢性鼻病復發關鍵機制

      據悉,清華大學祁海教授、北京同仁醫院張羅教授、清華大學王建斌副教授和劉欣副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同仁醫院藍鳳研究員及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和基礎醫學院的多名博士生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還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清華大學自主科研計劃等多項資助。

      此次研究成果的發布,不僅推動了國際慢性鼻病研究領域的進展,也為解決長期困擾醫學界的治療難題帶來了曙光。這一突破性研究有望通過藥物研發和臨床應用,為全球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最終提升數億患者的生活質量。(華建文)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