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烤房飄出“低碳香”
凌晨四點,宣州區文昌鎮的霧氣還粘著山尖,程財山家的生物質顆粒烤房已騰起青煙。老煙農捧著搪瓷缸蹲在控制屏前,看數字從32℃勻速爬升到38℃。“往年這時候得摸黑添煤,現在塞滿顆粒料就能睡整覺。”他敲了敲橘紅色燃燒器,“這家伙比燒煤省三成錢,還不嗆肺管子。”
烤房外墻的溫度傳感儀閃著綠光,實時數據正同步傳到云端。技術員王翻出手機里的曲線圖:“程叔這房煙,變黃期溫控波動比傳統烤房少8.2℃。”說話間,自動進料口“咔嗒”落下新料,驚起屋檐下偷暖的麻雀。
小煙夾撬動大賬本
在寒亭鎮管南村煙葉工場,52歲的王春香正帶著婦女們擺弄新式煙夾。“咔”一聲脆響,剛才還散落的煙葉就被彈簧鋼片卡得筆挺。“再不用半夜綁煙把,指甲縫也不嵌黑泥了。”她晃著磨出老繭的右手,身后堆成小山的夾煙架正被有序送往掛煙架。
煙農老陳的算盤打得噼啪響:"往年請綁煙工要開出去三萬塊,今年租賃煙夾才花一萬塊。"陽光微斜,從烘烤工場頂棚的灑下,在碼放整齊的煙夾上烙出金燦燦的格子,像極了煙農們今年的存款單。
機耕路上跑出加速度
雨后初晴,賈公村的機耕路泛著幸福光。95后煙農茆雪輝開著四驅運輸車,滿載煙苗突突碾過青石子鋪成的機耕路。“擱我們工人采摘的煙葉都要弄肩膀挑,人工扛到大馬路上,才能放到運輸車上,凌晨2點就要起來,煙葉上還有露水,煙葉扛著那是真重,是真的累啊。”他指著修到田間地頭的機耕路,“現在再也不用那么費勁了,車子直接開到田間地頭,采好的煙葉直接就能運走了。”
路旁剛拓寬的錯車帶里,七八臺澆水機機頭挨頭歇晌。紅漆刷的“中國煙草”路標下,碎石子還帶著壓路機的溫度。數據顯示,機耕路大大降低了煙農的勞動強度。
水網織就豐收被
站在新龍村新建的塘壩上,村支書老徐的解放鞋底粘滿紅土。“往年這時候,大伙得搶水打架。”他跺了跺腳下游弋的魚群,“現在三級提灌站配生態渠,連最遠的崗地都能喝飽水。”
順著他的竹竿望去,U型渠像銀鏈子串起千畝煙田。分水閘口的流量計跳動著數字,田壟間的噴灌帶正吐出彩虹。水利局測算,新建水利設施讓干旱季保收面積增加130%,每畝增收超200元。
老把式的新算術
暮色漫過邵村的鋼架大棚時,老煙農董火生蹲在田埂上按計算器:“烤房省六千,煙夾省兩萬,機耕路省油錢...”算到塘壩省下的抽水費,老人突然起身跺腳:“早二十年有這些家伙什,俺家老二也不會輟學打工!”
風掠過新修的生態溝,帶著煙草花的甜味。遠處育苗工場的LED屏亮起明日天氣,塘壩上的太陽能殺蟲燈次第閃爍,連成一條墜入煙田的星河。那些夯進路基的碎石、砌進水渠的混凝土、裝進烤房的生物質,正默默重構著皖南煙區的年輪。(皖南煙葉公司 劉靜靜)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