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平臺助力非標產品“鏈”通全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2-19





      在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的浪潮中,中國制造業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效率革命。2024年1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要“壯大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支持消費互聯網平臺企業挖掘市場潛力”。

      面對非標零部件制造的高度定制化、工藝復雜化以及國際訂單的多樣化需求,傳統供應鏈模式已力不從心。如何讓數量龐大的中小工廠突破技術、語言和管理瓶頸,融入全球產業鏈?上海海智在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海智在線”)以數字化工具為支點,給出了“中國方案”。

      圖紙協作技術溝通的“破壁者”

      成立于2015年的海智在線,瞄準非標零部件貿易的痛點,搭建起連接全球買家與中國工廠的數字化平臺。通過將工廠的設備、工藝、產能等要素轉化為200多個標準化數據標簽,平臺構建了覆蓋70萬家工廠的龐大數據庫。

      非標制造的核心在于圖紙,但行業長期面臨格式混亂、軟件不兼容、跨地域協作難等挑戰。海智在線技術總監鄔華偉表示,過去工廠接到海外訂單,光是確認圖紙細節就要耗費數周,一旦理解偏差,損失難以估量。海智在線推出的“圖紙在線協作工具”,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鑰匙。該工具支持SolidWorks、UG、CATIA等30余種主流CAD格式,3D和2D圖紙均可云端查看。

      鄔華偉說:“后續,海智在線將著力開發圖紙在線協作工具的移動端版本,計劃讓手機端能夠直接查看和操作3D圖紙,解決國內中小工廠在微信線上接收圖紙時,無法直接瀏覽3D或CAD格式的難題。”

      針對3D模型,系統可自動計算體積、重量等關鍵參數;對于2D圖紙,支持多角度縮放和測量標注。這些功能幫助工廠快速生成精準報價,減少因信息誤差導致的反復溝通。圖紙工具還內嵌27種語言實時翻譯功能,工廠與海外買家可直接在圖紙頁面標注提問,溝通記錄自動同步至站內信與小程序上。

      在制造業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進程中,深圳麥遜電子有限公司的一次項目實踐,成為檢驗數字化供應鏈平臺效能的典型案例。彼時,深圳麥遜電子承接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項目,項目涉及400張圖紙以及30余款精密零件的生產任務,而交付期限卻被壓縮至僅僅5天。在傳統供應鏈模式下,如此緊張的交付時間與復雜的生產要求,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海智在線迅速通過平臺上沉淀的海量數據,分析和定義上傳的具體需求,將詢盤匹配推薦給相關工廠。與此同時,客服也實時跟進,將詢盤內容分享給生產數據匹配的工廠,幫助他們對接跟進。如此,項目400多張圖紙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報價并分發至4~5家供應商進行制作,最終實現100%合格率交付。

      數智驅動從經驗匹配到數據決策

      如果說圖紙工具解決了技術溝通的“最后一公里”難題,那么人工智能則重塑了供應鏈的決策邏輯。

      不少采購商表示,過去的供應商資源主要依賴于朋友介紹,付出了不少“人情學費”。海智在線開發的智能匹配系統,基于歷史訂單數據、工廠排產狀況和工藝解析能力,為買家動態篩選最優工廠。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工廠的生產設備、工藝、產能、折舊、成本、生產過程、管理等數據均被200多個數字標簽標準化,實現“一鍵找廠”、數字化尋源。

      為了確保訂單智能匹配系統等AI工具,在數據庫的支持下能夠實現精準的采供匹配,達到“線上所見即所得”的效果,海智在線交易中心總經理朱靜曾走訪廣東地區的眾多園區,實地查看各種機臺,與每家工廠逐一核驗其核心產能要素信息。經過長期的積累,海智平臺現已擁有超過70萬家不同工廠的資源與產能要素數據。在此基礎上,海智通過需求側數據庫、各類AI供應鏈管理工具以及兩套服務體系,有效解決了非標零部件采購與供應鏈管控面臨的降本壓力大、價格缺乏標準、交付無保障、尋源難度大、供應不穩定等長期問題。

      對于緊急訂單,買家可以通過海智采購服務體系聯系客戶經理,迅速得到響應。春節期間海智在線平臺也能24小時穩定運營,為工廠提供詢盤報價支持,并持續開放5款AI工具,優先為買家匹配能夠在春節期間保持一定產能或隨時可開工的工廠,保障春節期間的溝通和生產順暢。

      為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控性,海智在線開發了“數字化訂單追蹤系統”。鄔華偉介紹,該系統對訂單狀態和訂單物流信息進行實時更新,工廠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合理安排生產計劃,確保按時交付。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延誤風險,系統會及時發出預警,工廠可以迅速調整生產安排。物流配送過程中,系統實時更新物流信息,買家可以準確掌握貨物的運輸狀態。這種數字化的訂單追蹤方式,有效解決了傳統供應鏈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高了工廠的服務質量和競爭力。同時,買家也能通過平臺隨時查看訂單進度,增強了對供應鏈的信心。

      此外,針對出海需求,海智在線推出“多語言檔案生成器”,工廠的英文資料可一鍵生成25種語言版本。2023年,平臺新增土耳其語、捷克語等15種語言支持,幫助中國工廠觸達新興市場。

      從隱形到顯形中小工廠的數字化突圍

      中國擁有數百萬家中小工廠,它們如同制造業的毛細血管,支撐著“世界工廠”的運轉。然而,長期以來,這些工廠因技術展示不足、訂單管理低效、語言溝通障礙等問題,難以被國際買家精準識別。海智在線創始人兼董事長佘瑩對此深有感觸:“我們的使命,是讓每一家工廠的能力被看見、被信任、被選擇。”

      在國際環境不穩定、AI大模型發展速度加快以及我國企業出海速度提升的大背景下,全球供應鏈的重構,既是中國制造的挑戰,更是機遇。海智在線以“技術+生態”的雙輪驅動,讓中小工廠融入全球產業鏈的步伐加快,為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

      面向未來,海智在線的藍圖愈發清晰。佘瑩認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供應鏈整體優勢的最大根基是中國數量眾多的中小工廠的聚合,它們表現出“成本低、效率高、反應快、適應強”的整體特點。海智在線會持續深耕用戶需求,推出更多服務于采供精準、高效對接與協作的工具。通過技術創新,降低非標制造業中的交易成本,進一步加速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關于海智

      上海海智在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海智在線”)成立于2015年,是聚焦工業零部件的數字化平臺。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實現按需制造,旨在提升零部件行業采購尋源效率,完善各類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海智在線依托平臺的工程設計能力和數字化產能調配能力,為新興產業鏈的產品研發和后端生產供應鏈落地提供從結構設計、工藝設計到材料選型、生產加工、質量檢測、產品包裝、物流發貨的全流程產品交付解決方案。

      海智在線自成立以來,就只做了一件事:在生產制造領域,讓時間坍縮和空間折疊。為的是實現:增強中國供應鏈效率和能力,暢通創新“最后一公里”。

      未來,海智在線將繼續以數字化技術為引擎,使中國產能服務世界制造,實現“用工藝地圖瞬間再造世間萬物,用生產協同輕松滿足世界需求”的美好愿景。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