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至30日,學院路街道聯動轄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6所高校,推出「探·高校打卡漫游日」與「聚·科技體驗開放日」兩大主題活動。
作為“智匯校城·新質領航”2025學院路科技創新節“1+6”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本次活動以“打卡漫游+科技開放”為核心,限時開放10余處重點實驗室、博物館、校史館等重要場館,并精選30處校園文化打卡點位,以一場“科技實力”與“人文魅力”交織的沉浸式盛宴,吸引500多名居民、學生走進6大高校,零距離感受學院路的創新擔當與文化底蘊,提升科學素養與創新意識。
實驗室向市民敞開:觸摸大國重器的創新脈搏
29日上午,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隧道工程災變防控與智能建養全國重點實驗室聽完科普講解后,三年級學生張曉(化名)說:“原來地鐵隧道是這樣挖出來的!”他的驚嘆引發現場一片笑聲。這座承載“大國重器”研發使命的實驗室,旨在重點攻克隧道工程關鍵科學問題,首次與學院路街道聯合向公眾開放。
據介紹,本次活動打造6條主題打卡線路,共動員160余名高校志愿者。市民參與熱情高漲,預約系統開放4小時名額即被搶空。
30處人文打卡點:解碼半城書香的基因密碼
與實驗室的硬核體驗形成呼應,30處校園文化地標在春日中綻放人文魅力。30日下午,在中國農業大學水塔棧道,帶著孩子前來參觀的市民說,“這些打卡點藏著高校的文化基因。”
漫步六大主題路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金石坪的礦石標本記載著億萬年的地質史詩,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好學力行”校訓石碑陳述著一代代礦大精神,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禮品展呈現72國文化印記,北京科技大學校史館展現七十多年來一代代北科人求實奮進的精神烙印,北京林業大學博物館珍稀標本揭示生態密碼,中國農業大學攀巖墻彰顯挑戰自我、超越極限的向上精神……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圖集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圖集
北京科技大學圖集
北京語言大學圖集
北京林業大學圖集
中國農業大學圖集
校城融合新范式:從資源開放到創新雨林
在3月28日下午舉行的2025第四屆學院路校友創新年會上,一組數據引發關注:學院路地區集聚全國重點實驗室30家,教育部直屬高校6家,科研院所11家,近80名院士,800余名專家,萬名留學生和外國學者,數十萬青年學者、博士碩士、大學生,2024年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9.6%孕育誕生于這片充滿拼搏奮斗、原始創新的區域。
“此次打卡漫游和科技開放活動,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融入大眾生活,構建全民科普新場景,讓學院路地區科技創新發展可觸摸、可參與,豐富市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助力構建學院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校城融合發展新生態。”學院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也期待通過這樣的實踐,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貢獻學院路智慧。”
這里既有仰望星空的科學家,也有腳踩泥土的播種者。學院路,正以“半城實驗室半城書香”的獨特氣質證明,科技與人文從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
據了解,學院路校友創新年會自2021年創辦以來,不斷推動校友資源與區域發展的深度對接。2025學院路科技創新節由海淀區委、區政府、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指導,學院路街道主辦,氪星創服承辦,創新性采用“1+6”模式深化校地協同,其中“1”指年度品牌活動——第四屆學院路校友創新年會;“6”則涵蓋“啟·清華同方項目路演”“新·科普志愿服務”“探·高校打卡漫游日”“聚·科技體驗開放日”“和·耕讀田園開耕節”“匯·科技羽毛球賽”6場豐富的系列活動,吸引地區青少年、企業人員、社區居民等參與,營造濃厚的創新節日氛圍。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