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背景下,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與挑戰。對此,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探索農牧產業三產融合的新機制和新路徑,以“三鏈同構”賦能現代農業集群,致力于打造超大級農牧產業園,對于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超大級農牧產業園“三鏈同構”發展模式
超大級農牧產業園開創了獨特的“三鏈同構”發展模式,即“一產促二產,二產保一產,三產拉全產”的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以農牧產業為中心的超級產業鏈,為農牧產業集群發展、融合發展提供樣本。
1.一產促二產
一產的糧蔬基地與生態養殖基地,作為整個產業鏈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二產提供豐富且優質的原料。萬畝糧蔬田產出的各類農產品,以及養殖基地中數以千萬計的禽畜,是二產蓬勃發展的基石。
2.二產保一產
二產的食品加工產業,像技藝精湛的工匠,將一產的原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推向市場,極大地提升了產業價值。例如,益生菌微生物肥生產廠為基地提供優質肥料,保障農作物和漁業的健康養殖。同時,二產的發展又反哺一產,推動一產朝著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的方向邁進。
3.三產拉全產
三產的智慧物流運營中心、再生資源產業以及文化旅游等板塊,宛如產業發展的潤滑劑與助推器。智慧物流運營中心憑借先進的倉儲、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讓一產和二產的產品能夠迅速、安全地抵達市場的各個角落;再生資源產業則專注于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浪費,降低成本,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入,更是為整個產業園注入了活力與魅力,提升了區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資,拉動了整個產業的繁榮發展。
二、超大級農牧產業園“三鏈同構”發展模式對現代農業集群的賦能機制
1.上游:強化原料供應保障
在種植養殖環節,超大級農牧產業園將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并打造大面積優質飼料作物種植區,為畜禽養殖提供穩定且高質量的飼料來源。通過科學規劃種植養殖規模,優化品種結構,確保農牧產品加工企業所需原料的充足供應,同時從源頭嚴格把控質量。這種穩定、高質量的原料保障體系,是現代農業集群發展的關鍵基礎,使產業鏈上的企業無需擔憂原料短缺或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從而能夠專注于生產和市場拓展。
2.中游:提升加工增值能力
超大級農牧產業園聚集了大量農產品加工企業,形成了完善的加工體系。以肉類加工為例,從傳統的屠宰分割到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生產多樣化的肉制品,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加工環節的深化和多元化,不僅能吸引更多相關企業入駐,形成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還能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為產業升級提供資金支持。這些資金可用于設備更新、技術研發和智能化改造,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集群的高質量發展。
3.下游:拓寬多元銷售渠道
超大級農牧產業園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擴大市場覆蓋范圍。在線上,通過電商平臺打破地域限制,使農牧產品觸達全國乃至全球消費者;在線下,與各大農產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產品擁有可靠的銷售渠道。這種多元化的銷售模式不僅能大幅提升產品銷量,還能增強品牌影響力。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反過來促進銷售增長,形成良性循環,為現代農業集群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超大級農牧產業園“三鏈同構”發展模式賦能現代農業集群的實踐路徑
1.強化政策支持和引導
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為推動農牧產業三產融合,政府部門應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項目給予貸款貼息、以獎代補、補貼補助等政策支持。二是強化土地政策保障。針對農牧產業發展的土地需求,制定相應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積極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建立市、縣、鄉、村四級土地流轉服務機制,實施土地流轉獎補激勵政策,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農牧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同時,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前提下,優先保障超大級農牧產業園的建設用地需求。
2.堅持科技創新驅動
一是農業生產技術創新。重視先進農業技術的引進與應用,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種植環節,推廣精準灌溉、智能化育種、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在養殖環節,推廣標準化規模養殖、生態養殖模式及智能化養殖設備。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二是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 作為三產融合的重要環節,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至關重要。例如,在肉制品加工領域,引進先進的屠宰加工工藝、調味技術及保鮮技術,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強化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建立完善的質量檢測體系,確保加工產品符合市場需求和國家標準。三是產業融合技術創新。 促進農牧產業與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技術創新。例如,在農業與旅游融合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智慧旅游平臺,游客可通過手機APP獲取旅游信息、預訂門票和住宿,并了解農產品采摘信息,提高旅游體驗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在農業與電商融合方面,打造農牧產品電商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精準對接市場需求,提高銷售效率。
3.加強品牌建設與營銷
一是加強品牌培育和塑造。超大級農牧產業園應注重品牌建設,積極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牧品牌,鼓勵企業、合作社發展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如辛店鎮史莊村的“喜柿多”“豫軒源”等。政府可通過舉辦品牌評選、農產品展銷會等活動,為品牌推廣提供平臺支持。二是拓展營銷渠道。 構建多元化的銷售體系,拓展農牧產品的市場覆蓋范圍。除了傳統的批發市場和超市,還應大力發展電商銷售,鼓勵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開設電商店鋪,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農牧產品。同時,充分利用社群營銷、直播帶貨等新興營銷手段,提高品牌曝光度,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推動農牧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超大級農牧產業園以“三鏈同構”積極探索和實踐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通過機制創新與實踐路徑的有效實施,實現農牧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未來,超大級農牧產業園應繼續深化推進三產融合發展,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和引導、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加強品牌建設與營銷,提高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要不斷總結經驗,為全國農牧產業三產融合發展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與經驗,助推農牧產業可持續發展。(作者:唐堅、張永昊 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