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涵春堂新國潮之路:突破傳統界限 煥發創新活力
——童涵春堂涵春再造人參膏斬獲第七屆iSEE AWARD全球食品創新獎銀獎
2025年3月30日-4月2日,Foodaily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博覽會暨每日新潮食品節(簡稱“Foodaily創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啟!這是一場匯聚全球食品行業智慧的頂級盛會,更是一場激發創新靈感、引領行業未來的盛宴。152位商業領袖和行業大咖、5000+品牌和產品決策人將齊聚一堂,圍繞“重塑創新性增長”的主題,解讀行業變局、探討增長路徑、共建創新生態!童涵春堂作為健康創新行業領軍品牌受邀參加此次盛會。
在3月30日第七屆iSEE全球獎年度盛典暨頒獎典禮上,憑借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等方面取得的行業標桿性成果,童涵春堂涵春再造人參膏從來自中國、日韓、歐洲、北美、澳洲等全球7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4678個參選案例中脫穎而出,斬獲第七屆iSEE AWARD全球食品創新獎銀獎。據悉,獲獎比例僅0.53%。此次涵春再造人參膏的獲獎,不僅是對“古方新創”理念和卓越產品品質的認可,也充分展示出童涵春堂在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科技融合上的創新能力。
iSEE AWARD全球食品創新獎被譽為“食品界諾貝爾”,自2018年發起以來,評選上秉承專業、獨立、公平的評審標準。嚴格按照產品創新力、消費洞察力、用戶體驗感、商業表現力、消費者價值以及科技領導力6大專業評審維度進行研討與評審,堅持“國際標準+獨立權威評審+非商業化”的原則,一直以來被業界視為“食品行業創新風向標”。在如此專業嚴苛的評選下,童涵春堂榮獲殊榮不僅彰顯出其在藥食同源領域的深厚實力和前瞻視野,更是品牌強大創新能力的有力證明。
童涵春堂以創新的理念和行動不斷從經典古方中汲取靈感,以適應當下消費者需求,曾風靡上海、遠銷海外的人參再造丸就是童涵春堂借鑒宋代古方自制而成。獲得iSEE AWARD全球食品創新獎銀獎的童涵春堂涵春再造人參膏以“涵春再造丸”為藍本進行研發,甫一上市就贏得了廣大消費群體的關注和喜愛。依托上海中醫藥大學頂尖科研力量,雙方從組方到研發,再到功效驗證,共同開發出4大系列31款藥食同源類產品,并利用10個不同動物模型實驗,在核心大單品的功效驗證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以“涵春再造系列“為例:涵春再造人參膏紅金款-甄選長白山人參,融合24味本草精華,陰陽調和配方,專注女性補氣養血,四季皆宜;涵春再造人參膏黑金款-強化滋養,每瓶人參原料添加量≥29克,專注男士精力,調陽健脾。兩款均恪守古法工藝,傳承道地品質,零添加脂肪、防腐劑、香精、增稠劑、色素等,為日常養生提供高效滋補選擇。涵春再造人參濃漿-借鑒《大補元煎湯》,濃縮長白山人參精華,甄選5味草本科學組方,匠心古法,熬煮濃縮,助力煥活元氣和精力,適合追求多元化養生的都市人群。涵春再造人參飲-延續古方《人參歸脾湯》智慧,創新融合長白山人參精華與雪蓮、玉竹等6味草本及5種紅色水果,兼顧輕養與美味,為女性帶來煥活“參”肌。涵春化氿人參枳椇子葛根飲-精選長白山道地人參,配伍枳椇子、葛根等藥食同源草本,遵循“君臣佐使”古方配比,解酒保肝,適合長期應酬、熬夜加班,作息不規律的人群。童涵春堂深耕藥食同源賽道,以科研創新激活產品年輕化基因,在傳承古方的基礎上,保留道地藥材功效,并通過劑型創新、消費場景構建,使古老中醫藥智慧以更輕盈的姿態融入現代生活場景。
作為上海本土孕育的國藥瑰寶,創立于1783年的童涵春堂,歷經242載歲月淬煉,始終秉持“道地藥材、古法炮制”以及“治未病”理念,倡導“以養代藥,調養優先”的健康生活主張。在中醫藥文化復興與消費升級的雙重浪潮下,這家跨越三個世紀的老字號,正以“守正創新”的姿態開啟品牌年輕化戰略,通過產品革新、跨界破圈、文化IP打造等多維布局,構建起傳統養生智慧與現代生活方式的對話橋梁,展現出中華老字號在新時代的蓬勃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童涵春堂的跨界合作以“文化共鳴×場景共創”為內核,呈現出精準的“圈層穿透力”:與野獸派以古人消暑雅事及中國古藥方為靈感,打造“夏安”系列產品,將人參、青蒿、艾草、薄荷等中藥草本融入香氛產品,賦予養生以美學表達,并在上海時尚潮流地標新天地聯袂開啟“夏安香鋪”,全網聲量突破3000萬;與美國戶外背包品牌小鷹OSPREY打造“包治百病”新春快閃,將中醫養生智慧融入戶外場景,活動首日吸引500+高凈值用戶參與,聯名特飲“步步高參”單日售罄,全網曝光量超4000萬,實現“老字號借勢破圈,新品牌文化賦能”的雙贏格局。這些年輕化營銷動作的背后,是一個老字號品牌對時代需求的敏銳回應,更是中醫藥文化在現代商業文明中的創造性轉化。
在國潮崛起的新消費時代,童涵春堂正以年輕的姿態書寫新的傳奇。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