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潮新聞 | 首套乙烯高選擇性齊聚制a-烯烴5萬噸/年投料開車成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27





    我國首套乙烯高選擇性齊聚制a-烯烴5萬噸/年工業裝置實現催化劑一次投料開車成功

      2025年2月,我國首套乙烯高選擇性齊聚制a-烯烴5萬噸/年工業裝置實現催化劑一次投料開車成功,在工業級負荷下貫通全流程,成功產出超高純度1.辛烯和1-己烯產品。乙烯高選擇性齊聚法生產1-辛烯的自主國產化曾被業界視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技術門檻高

      催化體系復雜:1-辛烯的合成需要催化劑在乙烯齊聚反應中精確控制碳鏈增長至C8,并抑制副產物(如C4、C6、C10+烯烴或聚合物)的生成。這種高選擇性催化對配體設計、金屬中心(如鎳、鉻、鐵等)的電子/空間調控要求極為苛刻。

      反應條件苛刻:需在高溫高壓下實現高轉化率與選擇性,對催化劑穩定性、反應器設計(如傳熱/傳質控制)提出嚴峻挑戰。

      2. 國外技術壟斷

      全球僅有少數公司(如Shell的SHOP工藝、Chevron Phillips的鉻系催化劑技術等)掌握成熟工藝,且核心專利和催化劑配方長期保密,技術轉讓成本高昂或受限。關鍵設備(如過濾、分離系統)依賴進口,進一步卡脖子。

      3. 材料與工程化難題

      催化劑國產化難:高性能配體合成涉及稀有金屬或復雜有機合成工藝,國內產業鏈不完善。

      分離純化瓶頸:1-辛烯與相近碳數烯烴的沸點接近(如1-己烯沸點63.5°C,1-辛烯沸點121°C),需高效精餾或吸附分離技術,設備投資大。

      4. 研發投入與時間成本

      從實驗室小試到萬噸級工業化需長期迭代,涉及催化劑壽命、反應器放大效應等問題,失敗風險高。例如,中科院化學所、中國石化等機構耗時十余年才突破鉻系催化劑技術。

      5. 市場與應用壁壘

      1-辛烯是高端聚乙烯(如LLDPE)的關鍵共聚單體,下游對純度(>99%)要求嚴苛。國產化初期可能面臨客戶對品質穩定性的信任問題。

      這一“不可能任務”的攻克,標志著中國在高端聚烯烴材料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體現了基礎研究、工程化及產業鏈協同創新的重要性。飛潮新材參與多個不同工藝路線α-烯烴中、小試試驗項目,以及該工業化項目的建設,體現了飛潮持續堅持研發創新,深耕濾化領域的決心和信心

      飛潮新材,是國際知名的過濾分離解決方案服務商,集研發、設計、制造、驗證于一體,通過持續創新研發,不斷探索過濾、分離、純化技術在工業流程領域的各種應用場景。續貫徹“讓世界更清潔,讓生活更美好”的企業宗旨,砥礪前行,永不止步。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