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由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專業委員會指導、上海善用其心書院主辦的“AI時代+”系列活動——“從2025到2500——AI時代的倫理與教育”跨領域交流論壇,在享有“云端書房”美譽的上海中心朵云書院海上文藪成功舉辦。來自文化教育、人工智能、社會倫理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青年代表及各界關注者會聚一堂,共同探討AI時代下的倫理挑戰與教育變革。臺灣大華嚴寺導師、世界華嚴總會創始人、聯合國絲路論壇跨文化委員會主席、賢首宗第四十二世海云繼夢法師,中國云體系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格魯吉亞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世界華嚴總會學術顧問、清華智能網絡實驗室主任沈寓實博士等出席大會并作主題發言。會上,與會嘉賓們共同啟動了《AI時代文明踐行計劃》倡議,致力于從倫理維度、教育維度、認知邊界等方面推動公眾對AI技術邊界的認知升級,進而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和科技創新。
“AI時代+”活動現場
海云繼夢法師因矢志宏揚華嚴精神而聞名于世,引領華嚴思潮進入另一境界,引發佛教界華嚴法門之弘開。1991年底,夢參老和尚為海云和上剃度,并取法名為昌一,號繼夢(取意承續夢參老法師所未完之夢,即傳承法脈)。二十余年來,法師傾全力弘揚華嚴一佛乘的教法,講筵已逾兩萬小時,足跡遍及中國、加拿大、美國、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全球二十余處道場,風靡當地。海云繼夢法師深切反省這兩百余年來佛法的演變,深刻感知千年未有大變局之下的歷史走向,提出以切實的方式引導社會大眾走向覺悟大道。在本次大會的致辭演講中,海云繼夢法師從人類文明迭代的高度,基于中國傳統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論,對比分析了東西方不同的社會價值觀及其治理模式,將佛學智慧與AI倫理深度對話,為技術時代的人文教育提供“心性工程”方案。他指出:隨著AI逐步取代人類生產力,如何引導價值觀、做好青少年教育和傳承家道家風,將成為未來社會治理的關鍵與重心。最后他以大乘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愿景作結:“當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承載人類文明基因的‘方舟’,我們方能真正邁向‘致中和’的未來。”
海云繼夢法師發表致辭演講
沈寓實院士是人工智能、云計算和網絡通信領域的國際專家,不僅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領域持續耕耘、成就卓越,更長期致力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與國際化,以深厚的歷史責任感和勇于擔當的家國情懷,展開實際行動積極踐行時代主題和社會責任。在主旨分享環節,沈寓實院士發表題為《AI時代:大模型驅動的認知升維》的主題演講,結合自身在人工智能、網絡計算領域的科研實踐與產業洞察,系統闡述了大模型技術對人類認知范式的顛覆性影響,并提出倫理建設與教育轉型的應對策略。他指出:大模型通過“海量數據+深度神經網絡+強化學習”的技術架構,實現了從“簡單匹配”到“深度推理”的認知躍遷;大模型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重塑人類認知的“認知基礎設施”;面對這場靜默的認知革命,唯有以倫理為錨、教育為槳、文化為帆,方能駕馭AI浪潮,駛向人機共生的未來文明。
沈寓實秘書長發表主旨演講
海云繼夢法師和沈寓實院士的精彩演講展現了傳統文明和現代科技的碰撞與融合,引發了深刻反響和熱烈共鳴。隨后,另外兩位重量級嘉賓從各自的專業視角,為現場及線上的觀眾帶來了前沿洞察。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邢海燕博士從我們最切身的家庭視角出發,探討了AI技術介入對人的社會化進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她呼吁在擁抱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警惕算法規訓,強調人性關懷與文化自覺,共同構建有溫度、有價值的數智化教育生態,培養具備人機協作能力的“新智人”。上海體育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賀嶺峰博士則將目光投向AI時代的青少年大腦養育,他分析了AI對青少年大腦發育的新沖擊,并提出了分齡電子齋戒、增加實境實踐、引導成為虛擬世界生產者等科學養育策略,強調AI是照見生命的鏡子,人類更需要主動關照身心,培養內在力量。
論壇主題演講現場
在備受關注的《AI時代的認知與邊界》跨界對談環節,海云繼夢法師、沈寓實院士、邢海燕教授、和賀嶺峰教授等嘉賓們與現場及線上參與者圍繞AI重塑認知方式、教育領域的智慧重構、AI產值分配中的倫理等諸多議題展開了熱烈深入的討論,著名媒體人梅卿主持對話。大家一致認為:在技術開源的基礎上,倫理的清明和價值觀的穩定是應對時代挑戰的核心所在。論壇過程中,還穿插了充滿人文底蘊的傳統文化體驗。音樂療愈師炎冰先生帶來了悠遠寧靜的尺八演奏,上海善用其心書院高宏昌老師帶領大家體驗了凈化禪的調身方法,讓參與者在享受思想盛宴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帶來的身心舒暢與安寧。全場活動始終秉持“致良知,而大同”的系列理念,匯聚多方智慧,為AI時代的價值體系構建和人類身心安頓尋求東方智慧的指引。
炎冰演奏家進行尺八演奏
在活動的壓軸環節,上海善用其心書院創始人王修美作為活動總策劃人發表總結發言,并與全體嘉賓共同啟動了備受矚目的《AI時代文明踐行計劃》。該計劃旨在凝聚學界、產業界乃至社會各界力量,在對AI時代認知與邊界深刻梳理的基礎上,推動公眾認知升級,尤其以教育改革為突破口,促進倫理智慧與科技發展的深度融合,助力構建一個共生共治、充滿人性光輝的文明新形態,為人類未來五百年甚至更遠的發展航向貢獻力量。此次,中國云體系聯盟、國際AI創新聯合體共同參與《AI時代文明踐行計劃》的發起和協同實踐,展現了東方智慧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在算法洪流中,不僅為技術時代的人文教育提供“心性工程”方案,更以“致良知”為燈塔,引領人類駕馭技術,避免在智能革命中迷失本心。
《AI時代文明踐行計劃》啟動儀式
中國云體系聯盟從成立以來即致力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與國際化,聯盟秘書長沈寓實博士正是推進傳統文明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具體倡導者和實踐者。他擔任或曾任微軟全球華人協會主席、微軟亞洲人力總會主席、美國華盛頓州孔子學院創始理事、云安全聯盟大中華區創始秘書長、國際AI創新聯合體創始執行副理事長、玻利維亞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兼中國中心主任、格魯吉亞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聯合國數字技術院首席顧問等眾多要職,在中美等國政產學研各界淵源深厚,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在去年11月,沈寓實秘書長應邀赴香港與海云繼夢法師共同出席“AI與新質文化”論壇和世界華嚴總會香港總部成立儀式,發表主題演講,并被聘任為世界華嚴總會學術顧問。海云繼夢法師為沈寓實博士贈送其專著《非常華嚴經:四十華嚴玄談》,并親筆題寫“善用其心”,鼓勵沈寓實博士藉此收獲一切勝妙功德。
香港“AI與新質文化論壇”嘉賓合影
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先導和主導的新一代科學技術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響著人類文明的未來,特別是從2025到2050年被視為AI文明成形的窗口期,將深刻影響未來數百年。中國云體系聯盟作為我國首個以“云-網-端”體系為核心理念的國家級聯盟,自2013年成立以來,便以“推動云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自主創新與產業融合”為使命,構建起涵蓋學術、產業、政策的立體化生態網絡,始終聚焦于AI技術發展與倫理建構的深層融合,通過多維度的實踐探索,為構建人機共生、文明升維的未來圖景提供關鍵支撐。我們堅信,AI時代的文明建設不是技術與人文的二元對立,而是通過“致良知”“致中和”的東方智慧,實現技術倫理與文化基因的深度融合。在這條道路上,東方文明正在AI時代破壁崛起,中西方文明也在從激烈碰撞走向共享共融,共同書寫人類未來的新篇章。
海云繼夢法師為沈寓實博士贈書合影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