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文明建設與公共衛生管理的進程中,文明吸煙區、吸煙點及吸煙室的規范管理至關重要。紅安煙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大力開展相關區域的巡查維護工作,為營造健康、有序、文明的吸煙環境不懈努力。
在“煙火氣”里筑文明結界
晨光里的公園長椅、景區的吸煙亭、車站的玻璃吸煙室……這些被精準劃定的方寸空間,正成為城市文明與個體需求的“和解之地”。煙草行業以“空間治愈師”的角色,用腳步丈量每一處吸煙區,用細節編織文明網格——煙灰缸里的煙頭不再隨意滾落,通風系統將煙霧輕輕“揉碎”在循環里,醒目的標識像溫柔的引路人,讓吞云吐霧的瞬間也能與他人的呼吸友好共處。這里的每一次巡查,都是對“平衡藝術”的踐行:為老煙民留一方“吞吐天地”的自在角落,替帶娃的媽媽守住十米外的清新空氣,讓寫字樓白領在吸煙時不必躲進樓梯間的陰影。當吸煙者主動掐滅煙頭放入指定容器,當非吸煙者路過時不再皺眉躲避,這些細微的改變,正悄然改寫著公共空間的相處法則。
巡查員的魔法煥新
巡查員化身志愿者對轄區文明吸煙環境建設場所的吸煙設施進行巡查,重點查看設施是否發揮功能作用、能否正常使用。他們總能變魔術般讓空間煥新,隨身攜帶清潔工具進行打掃整理,確保吸煙區內干凈、整潔、衛生,不銹鋼吸煙點被擦得锃亮,在陽光下映出游人的笑臉。當吸煙者看到“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畫換成了水墨風格的新海報,忍不住湊近細看時,文明的種子已隨著視覺的愉悅悄然埋下。巡查員還會熱情與周邊人員進行交流,了解各建設點的功能發揮,有效掌握市場實際情況,為下一步精確選點工作打下基礎;倡導群眾在指定區域吸煙,不隨地亂扔煙灰煙蒂,維護公共環境衛生。
當方寸空間成為文明支點
暮色四合,街角的吸煙點亮起暖黃色的燈。剛下班的劉女士在這里點燃一支煙,目光落在新設的“滅煙小貼士”動畫屏上,忍不住跟著視頻學起“三步滅煙法”。不遠處,帶孫子散步的李奶奶指著吸煙區說:“你看那些叔叔阿姨,都乖乖在小房子里抽煙,地上干干凈凈的。”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頭,文明的認知就在這不經意的對話中萌芽。如今的文明吸煙區,早已超越了“管理吸煙”的單一功能:它是城市精細化治理的“神經末梢”,每一次設施升級都連著民生溫度;它是文明習慣養成的“微型實驗室”,每個吸煙者的轉身都可能帶動身邊人的改變;它更是行業社會責任的“可視化表達”,當煙草企業將“維護”二字寫進每個煙灰缸的刻度、每盞燈的照度,傳遞的是對公共空間的敬畏與呵護。(陳虹)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