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CXO頭部公司藥明康德發布了“漂亮”的一季報。
2025年第一季度,藥明康德整體營收96.5億元,同比提升了21%;經調整non-IFRS歸母凈利潤26.8億元,同比提升40%。
考慮到2025年開局風云突變,這份成績單來得十分不易:關稅壁壘風波迭起,全球貿易呈現巨大的不確定性;醫藥行業投融資尚未完全復蘇,美國FDA又被宣布將裁減約3500名全職員工,占整體人員的比例約10%,引發業界對前景的擔憂。
在各家上市公司疲軟的整體態勢之下,藥明康德堅定地維持年初設定的全年業績指引,即預計公司今年將重回雙位數增長10%-15%,整體營收將達到415-430億。如此大體量之下的高增速指引,足見這家公司對自己的信心,與對前景的樂觀態度。
這種樂觀首先來自于其久經驗證的業務模式。
在醫藥行業,搭建任何能力都有其技術門檻,而藥明康德通過多年持續發展,逐步建起了一體化CRDMO平臺,從新藥早期發現和研究(R)、開發(D),再到生產(M),各環節、全流程都能提供優質的服務,高質量、高效率、低風險、低成本,吸引了眾多客戶。
業內人士都能理解RDM全覆蓋的含金量,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藥明康德CRDMO的另一個“隱藏”優勢:其各階段的服務之所以能夠高效運轉,還離不開“O”——Operation,精細化運營管理。
就像前文提到的,2025年第一季度,對醫藥行業絕不是個“舒服”的時刻,各國關稅壁壘四起,FDA降本增效,大量高銷量藥物面臨專利懸崖……縱觀新聞內外,企業壓縮管線、降本增效成了常見操作。
越是挑戰的時期,越考驗企業的運營管理水平。與大環境“逆行”的是,藥明康德在這一季度大力回購股票。3月18日,藥明康德披露首份10億元回購預案,僅相隔三周之后,其再次宣布2025年度第二輪10億元股份回購計劃。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藥明康德已實施了三次回購,累計金額達到了30億元。表面上理解,每次回購后注銷股份,有助于減少市場流通股本,提升每股收益,為股東創造價值,但從更深層次挖掘,這一系列行動實則反映了藥明康德的高水平管理與戰略選擇。
數據是最好的說明。
管理方面,根據此次一季報,藥明康德的經調整non-IFRS毛利與歸母凈利潤分別有31%和40%的增長,且在增收又增利的同時,其一季度經營現金流達到30.3億元,同比增長41.8%,增速與利潤基本一致,這意味著藥明康德沒有犧牲利潤或現金流來換取營收數字,業務發展是真真切切的穩健。
充沛的資金可用于公司發展的方方面面,而藥明康德的戰略選擇很清晰。
一方面,由于CRDMO模式對產業趨勢的前瞻,藥明康德將繼續在全球范圍內加大能力和產能建設,包括美國米德爾頓和新加坡的兩個大型生產基地。其中米德爾頓基地預計2026年底投入運營,新加坡基地則預計于2027年投入運營。
藥明康德預計2025年資本開支會達到70-80億元。可以預見的是,只要這家公司持續專注CRDMO模式,這些投入將來一定會有回報。
另一方面,藥明康德的管理層有能力、亦有意愿以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根據202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的雙重路徑,藥明康德當年度利潤的60%以上轉化為了股東回報;近三年來,藥明康德累計向股東回報超過113億元,而同期自由現金流約為153億元,這意味著有超過70%的自由現金流流向了投資者。
高質量地“賺錢”,再擲地有聲地“花”出去——這些數據不僅說明了藥明康德已然身處一個健康的正循環之中,更體現出這家公司的管理層對長遠發展的信心與樂觀態度。
面對當前的大環境,我們唯一能確定的,大概就是不確定性不會消失,突如其來的變化永遠有可能發生。但一家優質的企業,一定能以扎實的業務和精細的管理,不斷為他們的合作伙伴、行業、投資人、乃至社會大眾,創造更具確定性的價值。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