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二周年之際,由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指導,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大一附院)主辦的“一帶一路‘友誼’開立國際內鏡學院”南昌站系列培訓活動于2025年4月21日至25日成功舉行。作為活動的重要支持單位,開立醫療攜新一代全高清電子內鏡系統極影?HD-580、iEndo等設備全程賦能培訓,與來自葡萄牙、埃及、尼泊爾、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的內鏡專家共探技術創新,旨在推進消化內鏡技術的交流與合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醫療服務。
一、國際交流啟新篇,絲路友誼再深化
來自葡萄牙、埃及、尼泊爾、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多國的內鏡專家參與本次活動。在活動開幕儀式上,北京友誼醫院院長張澍田回顧了往屆培訓成果,強調臨床實踐與動物模擬教學對技術提升的關鍵作用。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李鵬表示將推動與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消化同道的交流合作,搭建全球消化內鏡領域的交流平臺。南大一附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建明在致辭中特別感謝北京友誼醫院創建的“一帶一路‘友誼’開立國際內鏡學院”,這一平臺為全球消化內鏡領域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國際化的高端橋梁。南大一附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祝蔭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活動,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消化領域同道的聯系,共同推動消化內鏡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一帶一路‘友誼’開立國際內鏡學院”南昌站開幕式
二、多維培訓顯實力,技術輸出樹標桿
本次活動以學員為中心,通過多維度沉浸式學習與互動,為外籍專家提供了深度參與中國消化內鏡診療體系的實踐平臺。本次活動精心設計了前沿理論授課、手術實戰觀摩、模擬操作訓練、病例分析探討“四位一體”培訓課程:
培訓活動精彩瞬間
前沿理論授課:圍繞消化道早癌篩查、超聲內鏡(EUS)介入治療、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等主題,特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劉小偉教授、上海長海醫院王凱旋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王東教授,以及南大一附院知名專家祝蔭、舒徐、羅凌玉、夏亮、熊慧芳、潘曉林、朱振華、王翀等專家授課。包括EUS在胰腺疾病診療中的應用、超聲內鏡引導下腹腔神經叢阻滯術(EUS-CPN)技術、超聲內鏡引導下的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US-ERCP)聯合治療、ESD技術要點與并發癥處理、胃癌早期診斷、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手術設計、胰腺炎內鏡治療等核心課程安排,結合病例剖析強化了理論應用。
手術實戰觀摩:通過科室手術觀摩,直觀展現消化道早癌微創切除、胰腺炎內鏡清創等技術,凸顯中國內鏡“精準化、微創化”診療優勢。本次活動創新性地與北京友誼醫院開展遠程手術直播互動,通過手術直播系統實現雙會場實時技術交流,同時結合南大一附院特色病例的手術實戰觀摩,為學員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技術展示,使學員既能觀摩到標準化操作流程,又能學習到針對復雜病例的個性化處理方案。
模擬操作訓練:開展動物離體及動物活體實驗教學,涵蓋EUS、ESD相關內容,外籍學員在劉志堅教授、朱振華教授、龍順華教授、潘曉林教授、王翀教授、熊慧芳教授等指導下完成規范化操作訓練。
病例分析探討:在病例討論環節,來自各國的學員分享了其日常診治的多個典型及疑難病例,包括復雜胰腺囊性腫瘤的EUS鑒別診斷、食管早癌ESD術后遲發性出血處理等。專家團隊結合病例特點,重點圍繞影像學特征判讀、術中并發癥預防及個體化治療方案制定等核心問題展開深入討論。特別針對EUS下胰腺炎鑒別診斷的細微征象、ESD術中止血技巧選擇等臨床難點進行現場示范和解析。通過多學科思維碰撞,不僅幫助學員掌握規范化診療流程,更培養了處理復雜病例的臨床決策能力。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互動模式,有效提升了學員對消化系統疾病全流程管理的認知水平。
針對學員技術背景差異,采用“分層次、模塊化”教學模式。例如,針對內鏡操作基礎較弱的學員,安排離體器官模型訓練;對已有經驗的學員,則通過活體動物實驗(如活體豬ESD、EUS引導穿刺)提升復雜病例處理能力。來自埃及的Dr. Esam Ali贊嘆中國內鏡技術的先進性,尤其對ESD和ERCP手術演示印象深刻,期待未來在高端器械領域深化合作。菲律賓的Dr. Kenji Sato表示,中國內鏡系統的發展水平令人震撼,特別提到開立醫療設備的高性價比將助力本國開展復雜手術。印度尼西亞的Dr. Radhitya Deta通過手把手訓練掌握了ESD關鍵技術,并高度評價中國自主研發設備的創新性。多位學員強調,此次培訓不僅提升了技術能力,更建立了寶貴的國際醫療合作網絡,期待通過遠程會診等形式持續交流,共同推動“一帶一路”醫療發展。
三、專家訪談:以鏡為橋,共話創新未來
在本次活動期間,國內權威專家接受采訪,分享了對中國消化內鏡技術發展與國際合作的深刻見解。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祝蔭教授在訪談中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本次國際培訓搭建了高水平學術平臺,通過系統化教學促進技術交流與人才培養。未來內鏡領域國際合作將聚焦三大方向:一是聯合研發AI診療系統,推動智慧醫療發展;二是推廣中國優質醫療設備,實現診療標準化;三是構建5G遠程會診平臺,提升醫療服務可及性。我院將秉持開放共享理念,通過線上培訓、人才交流等機制,持續推動全球消化內鏡事業發展,以技術為紐帶,共同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道早癌診治中心主任舒徐教授在專訪中談到,本次“一帶一路‘友誼’開立國際內鏡學院”吸引了埃及、葡萄牙等5國9名學員參與。學員特點鮮明:問題導向突出,課上積極提問;互動性強,主動分享疑難病例;對中國醫療設備興趣濃厚。培訓采用全英文授課,設置理論精講、模擬訓練、病例研討三維課程,特邀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專家授課。舒教授認為當前內鏡技術發展面臨三大挑戰:地區發展不平衡、設備局限性和人才短缺。開立醫療等中國國產設備的優異表現給學員帶來驚喜。未來將通過更多國際交流,推動中國技術和設備走出去,讓先進診療技術惠及更多國家。
四、展望未來啟新程,攜手共筑健康網
結業合影
本次活動取得顯著成效,通過“理論+觀摩+實踐+研討”的立體化培訓模式,中國消化內鏡規范化診療體系獲得國際同行廣泛認可。開立醫療極影?HD-580等國產醫療設備在培訓中的穩定表現,展現了我國醫療裝備先進的技術水平。開立醫療的全高清電子內鏡系統憑借其卓越性能,在本次培訓中成為臨床教學的重要支撐平臺。來自多個國家的內鏡專家在親身體驗后紛紛表示,該系統在圖像清晰度、色彩還原度和操作靈活性等方面表現出色,充分展現了中國內鏡設備的技術實力。“中國制造的內鏡設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位資深專家在使用后這樣評價道。
攜手同行,共謀發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醫療健康合作持續深入,開立醫療依托其國際內鏡學院這一重要平臺,將持續推動先進診療技術和臨床經驗的國際共享。通過加強國際醫療交流協作,培育專業內鏡人才隊伍,推動消化內鏡技術在沿線國家的應用和推廣,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帶一路‘友誼’開立國際內鏡學院”是開立醫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鏡領域技術與科技創新的合作交流平臺,在將中國先進的內鏡技術和臨床解決方案共享給世界各國的同時,也加深了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友誼。
以心相交,成其久遠。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2周年,開立醫療始終以共建共享為引領,積極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醫療機構展開合作,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包括內鏡診療、超聲醫學影像、微創外科、心血管介入等專業專科化的高質量醫療解決方案;并搭建國際化的學習交流平臺,加強前沿技術交流,共筑“健康絲路”,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