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保川蜀行》Ⅲ——80多歲老爺子的幸福晚年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29





      “感謝國家的好政策,真的為我們家解決了好大一個難題。”成都,年過八旬的楊爺爺一邊回憶過往一邊擦拭著雙眼。

      楊爺爺近幾年來因患病而常年臥床,繁重且熬人的照料工作完全由同樣80多歲的老伴獨自完成。對于這一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關鍵時刻顯擔當,危難之際見溫情。

      “能幫一把的時候肯定得搭把手”。一次內部業務溝通會上,人保財險成都市分公司一位長護險經辦人員提到了這一情況。可就是會上簡單的幾句話,卻引起了公司相關負責人的高度關注,會后第一時間安排專人上門了解詳細情況,并協助老人提交了長護險申請資料。

      而也正是因為人保財險的這次主動服務,讓楊爺爺能順利享受長護待遇,對于長期臥床和長期照料的老兩口而言,或許任何語言都難以概括彼時內心的激動。畢竟,只有經歷過才能理解長期護理失能老人的身心之痛。

      “人民保險,服務人民”,對于這家金融央企的排頭兵,中國人保對楊爺爺伸出的援手,只是其服務民生過程中最細微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中國人保始終將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與人民性融入發展血脈,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發展目標,發揮國有大型保險企業的行業“頭雁”作用,積極探索創新保險服務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徑,收獲了一個又一個發自內心的“贊”。

      強化民生服務韌勁,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為歷史。

      “自承辦以來,人保財險成都市分公司累計收到政府和群眾的表揚信、感謝信和錦旗等169件,參保群眾滿意度好評率99%以上”。這一數據或許最能說明人保財險參與成都長護險試點八年來的成績。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這一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使得將長期護理保險轉化為“準社保第六險”的呼聲日益高漲。但受限于我國的現實情況,試點以來,其進展仍遠不及社會預期。究其原因,籌資渠道單一、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等系列問題,時至今日仍難有有效解決方案。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試點的九年間,不同的試點地區和經辦機構確也根據自身特點,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長護險經營區域樣板。

      成都是全國首批、四川唯一的試點城市。自2016年國家啟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以來,人保財險全程參與了當地四輪長護險政策迭代實踐,并創新構建了“制度支撐、宣傳引導、精細管理、品質服務”四位一體的商保機構經辦體系。

      “我們是行業首個取得全國ISO管理體系認證的經辦機構”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簡短的話語背后卻凝結著人保無數人的心血。

      如前所述,長護險的發展仍有些許不足待解,但如何精準高效觸達失能人員這一特殊群體則是具體經辦服務落地中難點焦點問題。而成都之所以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則離不開人保這家經辦機構服務人民初心下的鼎立支撐——發揮服務網點優勢,在成都市全域23個區(市、縣)設置分支機構、并下沉建設47個農村服務網點,在農村依托人保網點設立“15分鐘醫保服務圈”,在城市深入基層社區打造“醫保長護險制度+民政養老服務補貼制度”融合受理窗口,配合醫保部門因地制宜拓寬服務邊界,采取社區集中受理、增加網點延時服務、特殊人群上門服務等多項措施。

      也正是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使得楊爺爺得以享受政策帶來的溫暖,而中國人保致力于將民生服務嵌入基層治理,全力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韌勁,也正在溫暖著越來越多的人。

      發力精準保障,讓新業態人群盡情的去拼

      “這孩子的下半生怎么辦!”

      2023年6月30日,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籌措學費,大學生小鄧在利用暑假兼職送外賣的第二天,發生交通事故,導致重傷致殘。對于家境本就不寬裕的家庭而言,這一意外無異于晴天霹靂。

      “多虧了有保險”。

      人保財險成都市分公司在收到平臺申請信息后,靠前一步做服務,主動與小鄧家人聯系,全程陪同醫檢勞鑒,全力協助辦理傷殘津貼的待遇申請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鑒定申請。

      經評定,小鄧已達到職業傷害四級傷殘標準及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但幸運的是因為有職傷保險,他每月都可以享受傷殘津貼和生活護理費,共計5100余元。“新職傷”惠民政策實實在在地為這個困難的家庭重塑了新的希望,更為小鄧撐起了從容前行的未來。

      “新職傷”到底是什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發揮各類商業保險補充保障作用。”新業態就業人員在風雨中奔跑、在烈日下勞作的身影,深深牽動著社會的神經。他們的職業傷害保障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關注的焦點。

      四川省作為西部大省和國家戰略腹地核心部分,人口西部第一,平臺經濟發達,靈活就業總人數超過730萬人,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達370萬人,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與此同時,新業態從業者因勞動關系復雜,長期游離于社保體系之外,對職業傷害保障需求十分迫切。作為人社部確定的全國首批七個試點省份之一,2022年,四川正式啟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人保財險深度融入四川新業態職傷經辦體系,充分發揮保險央企的專業優勢,在政策銜接、服務落地、風險管控等領域創新實踐,構筑“職傷保障”民生屏障。

      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深化政企協作,不斷完善“精準保障、智能風控、生態共建”服務體系,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撐起“暖心護盾”,助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打造“政策清、機制明、服務暖、保障實”的四川模式,為全國試點工作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經驗。

      從心出發做巨災,讓災難的影響降低再降低

      在歷史的長河里,某些歷史瞬間沒有人愿意回望。

      但也正是深埋于心間的一份凝結著群體記憶的痛,使得四川成為過去十年間全國巨災保險當之無愧的“先行者”“排頭兵”。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四川自然條件復雜,地跨青藏高原、橫斷山地和四川盆地三大地形,轄內有8條主要地震斷裂帶,地震風險較高。

      為應對防范災害事故,長期以來,四川省不斷探索通過市場化手段轉移巨災風險,早在2015年四川就率先在全國試點地震巨災保險,成為全國地震巨災保險領域當之無愧的“先行者”。而人保財險四川省分公司則充分發揮首席承保人的帶頭作用,攜手共保體單位,持續探索行之有效的巨災保障。

      數據顯示,人保作為首席承保人的巨災保險在過去十年間已先后覆蓋省內20個市(州),累計承保城鄉居民1200多萬戶,提供風險保障超3000億元,觸發賠付11次,向全省7291戶城鄉居民支付1.1億元賠款,約占全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賠款總額的90%。

      更難能可貴的是,其在構建巨災保險保障網絡的同時,亦持續探索巨災保險各類模式,加快推動構建“多災因、多層次”巨災保險保障體系。2024年11月,四川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聯合印發《四川省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工作方案》,將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納入保障范圍,基礎保險金額翻番,成為快速落地國家兩部委文件政策的省份之一,四川再次成為全國多災因巨災保險的“先鋒隊”。

      數據顯示,自2024年12月啟動多災因巨災保險以來,截至一季度末。人保財險四川省分公司已率先在全省13個市州64個區縣啟動簽單,承保71.08萬戶,提供風險保障328億元。

      “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將不斷深化產品供給側改革,提高風險減量服務質效,拓展巨災保險覆蓋范圍,將四川巨災保險探索走出的一小步轉變為國家巨災保險發展的一大步,充分發揮巨災保險的功能作用,為構建更加完善的巨災保險保障體系而不懈努力。”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說。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