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州區西湖一路的街角,“建國便民超市”的招牌被雨水沖刷得發亮。推開玻璃門的瞬間,清脆的電子鈴鐺聲里,總能看到鄒建國拄著鋁合金拐杖挪動的身影。他的右腳因工傷致殘后裝了義肢,妻子小玲聞聲從貨架間轉身,眼睛彎成月牙,脖頸間常年掛著塊手寫板——這對特殊伴侶的人生,在36平米的方寸間綻放出驚人的光芒。
創業初期的寒冬記憶猶新。那年深冬,建國冒雪去進貨,義肢關節在結冰路面打滑,整箱泡面滾落雪泥。小玲紅著眼圈,用凍僵的手指在收銀臺寫下:“客戶久等,馬上來。”卻不知該向誰致歉。最艱難時,貨架蒙塵,日營業額不足百元。但每天清晨五點,建國總會仔細擦拭殘疾人專用收銀臺,小玲則把“需要幫助請拍鈴鐺”的提示牌擺在顯眼處。
轉機如約而至。黃州區煙草專賣局“知音服務隊”了解情況后,宛若春雨潤物細無聲。量體定制U型環形貨架,讓建國無需頻繁移動;手語翻譯將商品信息制成動態二維碼;最暖心的,是專為小玲設計的智能提示系統——當顧客拿起某類商品,柜臺顯示屏便跳出預設的推薦語。“您選的奶茶配餅干更美味哦!”小玲的電子手寫板如今成了留言墻,貼滿顧客回贈的暖心便簽。
涅槃重生的小店成了生活希望的溫度計。雨天會有區局志愿者主動幫忙卸貨,客戶經理定期來更新商品價簽。玻璃柜臺里,小玲手作的“無聲奶茶”成為店里暢銷單品,杯套上印著夫婦倆設計的logo,兩片相互依偎的梧桐葉。入夜時分,暖黃燈光透過落地窗暈染街道,掃碼支付的叮咚聲與手語比劃的剪影,編織成城市最動人的夜景。
今年春天,柜臺新增了殘疾人就業咨詢登記簿。鄒建國常對來取經的殘友說:“身體或許殘缺,但人生永遠值得完整。”當小玲把一杯杯奶茶遞給常客時,夕陽正穿過梧桐枝椏,在她耳畔的金色助聽器上折射出細碎光芒——那是希望的模樣。(王敏)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