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展銀行:邁向2040——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30





    作者:

    星展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紀沫博士

    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學家周洪禮

    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學家 謝家曦

    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經濟學家林逢雋


    在經歷四十余年的高速增長后,中國經濟正迎來一場深刻轉型。盡管面臨房地產危機、人口老齡化、國際貿易摩擦等多重挑戰,但通過科技創新和政策支持,中國有望在2040年之前實現從“制造大國”向“科技強國”的躍升。未來十五年,中國將在AI、半導體、綠色能源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引領者。

    一、經濟增長新動能:從投資驅動到技術驅動

    基于索洛 (Solow)增長模型的預測,2025年至2040年期間,中國年均GDP增速將達到3%,雖低于以往的高速增長階段,但質量將更高、結構更優。資本貢獻將持續下降,尤其是房地產投資下滑明顯;而AI與自動化所驅動的全要素生產率(TFP)反彈,以及教育和人力資本的穩步提升,將成為新階段的增長支柱。

    二、AI與半導體:重塑產業生態

    AI及相關基礎設施的發展是未來中國經濟的核心引擎。政府大力投入計算力基礎設施、AI芯片和數據中心建設,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AI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同時,中國正在追求半導體自給自足,在汽車芯片、AI加速器等成熟制程領域力爭在未來十五年占據全球主導地位。AI不僅推動制造業自動化,也廣泛應用于醫療、農業、交通、養老等領域。例如,AI輔助的精準診斷、智能農業、康復機器人與陪護機器人,將在應對老齡化挑戰中發揮關鍵作用。

    三、綠色轉型:碳中和目標下的新興產業

    作為全球最大的綠色能源生產國,中國正大步邁向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超過20%,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AI在綠色能源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例如提升風電效率、發展虛擬電廠、優化電網調度等。綠色氫能、可持續航空燃料等新興能源領域亦成為重點投資方向。

    四、人口老齡化與消費結構轉型

    我們預測人口老齡化將每年拉低GDP增長0.4個百分點。到2035年,60歲以上人口將超過4億人。應對這一挑戰,中國正在推進延遲退休政策,并推動“從投資驅動到消費驅動”的經濟結構轉型。政府通過提高養老金、住房補貼和公共服務質量,激發居民消費意愿,構建更具韌性的內需市場。同時,房地產市場也經歷深度調整。高杠桿時代逐步終結,政策正引導供需結構重構,推動地方政府回購閑置庫存轉為保障性住房,釋放新的住房消費潛力。

    五、教育與人力資本:科技競爭的長遠保障

    教育是中國長期增長的核心保障。隨著AI對就業結構的重塑,中國正加快AI教育普及,從小學到高中每年至少安排八小時AI課程。高校新增學科名額集中在信息工程、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AI輔助教育也在加速落地,提升教育資源的均衡性與效率。與此同時,研發投入穩步提升,2024年達到GDP的2.6%,目標是2030年提升至2.8%。中國在57項關鍵技術中排名全球第一,專利申請數為全球之最,為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六、城市化與區域均衡發展

    城市化進程仍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預計到2040年,城市化率將達75%-80%。不同于過去“數量優先”的城市擴張,未來將聚焦綠色智慧城市建設,推動人工智能、數字孿生技術與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同時,中國將借鑒國際經驗,推進城鄉融合與區域協調發展。例如借鑒德國的區域財政機制、韓國的新村運動、法國的“都市圈”戰略,構建多中心、多層級的區域增長極,提升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的活力。

    結語

    展望2040,中國經濟的發展將不再是簡單的速度比拼,而是質量、創新與可持續性的競賽。在科技賦能、制度改革與政策協調的共同推動下,中國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成為推動全球科技與經濟格局演變的重要力量。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